[发明专利]一种电磁-热-力-多场耦合同步动态加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89470.8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8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黄连生;陈晓娇;何诗英;张秀青;李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8 | 分类号: | G01N3/38;G01N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耦合 同步 动态 加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热‑力‑多场耦合同步动态加载方法,利用脉冲功率电源对测试对象施加极大脉冲电流,实现极端电、磁场条件的加载;同时利用旋转体高速旋转与测试对象摩擦,产生大量摩擦热,结合大量焦耳热、电弧热,实现极端温度场的加载;并同步利用施压装置对旋转体施加压力,结合旋转体的重力及与测试对象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极端力的加载;通过实时测量脉冲电流、脉冲电压、被测试对象的温度、压力、电磁场信号,对脉冲电流、旋转体的旋转速度、压力等参数进行调控,实现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条件同步加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载荷同步加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热-力-多场耦合同步动态加载方法。
背景技术
在极端电磁能、材料科学、高端装备研究及应用领域,涉及到极大脉冲电流(数十千安培及其以上)、电流密度108A/m2及以上、温升速率104K/s及以上、应变速率104s-1及以上等条件的同步出现。处于该电-磁-热-力的极端条件下,材料面临严峻考验,且材料在此环境下的损伤现象及机理不明。现有的电-磁-热-力的加载方法,仅能实现电-磁-热-力中某些条件(其中几个条件组合、稳态或低参数)的部分同步加载,无法解决电、磁、温度以及应变多场耦合极端条件的同步加载问题,不能满足在国防、工业中极端电磁能、材料科学、高端装备的科研测试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热-力-多场耦合同步动态加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并安装测试载台、旋转体、脉冲功率电源和施压装置,将测试对象固定在测试载台上,脉冲功率电源通过连接导体分别与测试载台、旋转体相连接,旋转体位于测试对象上方,施压装置设置于旋转体上方,向旋转体施加压力;
步骤(2)、打开脉冲功率电源对测试对象施加极大脉冲电流,实现极端电、磁场条件的加载;同时驱动旋转体高速旋转,使其与测试对象摩擦,产生摩擦热,结合焦耳热、电弧热,实现极端温度场的加载;并同步利用施压装置对旋转体施加压力,结合旋转体的重力、电磁力及旋转体与测试对象之间的摩擦力作用实现极端力的加载;
步骤(3)、实时测量脉冲电流、脉冲电压、测试对象的表面温度、应力、电磁场信号,调控脉冲功率电源的输出电流、旋转体的转速以及施压装置的输出压力,实现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条件的同步动态加载。
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优选:
所述步骤(2)中通过对脉冲电流和旋转体转速的调控,实现极大电流密度。
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优选:
所述电流密度取决于脉冲电流、接触面积及材料属性,通过电流、接触面积及电流密度之间关系计算电流密度。
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优选:
所述电流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I是脉冲电流、S是单一接触点面积、J是电流密度;其中,n是导电斑点个数、ζ是修正系数、H是接触硬度。
作为上述方案进一步的优选:
所述步骤(2)中脉冲电流的焦耳热和电弧热,通过脉冲功率电源输出电流、施压装置输出压力和旋转体转速调控,与摩擦热共同作用,实现极大温升速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将难以工程实现的电磁热力耦合条件加载,转换成便于调控的电流、初始压力和转速变量,通过改变压力并实时调控电流和转速,实现电-磁-热-力多场耦合的同步动态加载,具体如下:
(1)、本发明通过对脉冲功率电源输出电流、旋转体转速以及施压装置输出压力几个物理量的综合控制,可以实现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条件的同步动态加载,有效的模拟电场、磁场、温度场以及应力场相互耦合的极端测试环境,为在国防、工业中极端电磁能、材料科学、高端装备的科研测试需求提供必要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94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