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田酸性采出水的集成处理工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89304.8 | 申请日: | 202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6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庆;关顺;丁国栋;蔡小垒;逯建秋;姬宜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C02F1/20;C02F1/40;B01D53/40;B01D53/62;B01D53/78;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瑞 |
地址: | 1026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酸性 出水 集成 处理 工艺 系统 | ||
1.一种油田酸性采出水的集成处理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调质罐、气旋浮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缓冲调质罐的排液口连通所述气旋浮装置,所述气旋浮装置包括至少两级气旋浮结构,相邻的两级所述气旋浮结构之间串联,经前一所述气旋浮结构处理后的液体流入下一级所述气旋浮结构,经最后一级所述气旋浮结构处理后的液体经其出液口排出,且每所述气旋浮结构均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相连通;
所述气旋浮装置包括一级气旋浮结构和二级气旋浮结构,所述一级气旋浮结构与所述缓冲调质罐连通,所述一级气旋浮结构和所述二级气旋浮结构串联,所述一级气旋浮结构和所述二级气旋浮结构均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连通;
所述一级气旋浮结构包括一级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和一级立式气浮罐,其中,所述缓冲调质罐的排液口连通所述一级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液口,所述一级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与集气罐相连;所述一级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口通过加药泵与所述一级立式气浮罐的液体入口相连;所述一级立式气浮罐的油出口与污油罐的进油口相连,所述一级立式气浮罐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的进气口相连,所述一级立式气浮罐的排渣口与污泥罐的入口相连,所述一级立式气浮罐的液体出口与所述二级气旋浮结构的液体入液口相连;
所述一级立式气浮罐包括罐体、溢油罩、扰流挡板、均流板和整流筒,所述罐体上开设有油出口、液体入口、气体出口、液体出口和排渣口,其中,所述溢油罩设置于罐体内上部,所述均流板设置于所述液体入口的下部;所述扰流挡板设置于所述整流筒的下部;所述整流筒连接在所述溢油罩下部且所述整流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罐体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油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上方;所述液体入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下方;所述气体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液体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下方且所述液体出口与所述液体入口为不同侧;所述排渣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酸性采出水的集成处理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气旋浮结构包括二级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和二级立式气浮罐,所述一级立式气浮罐的液体出口与所述二级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液口相连;所述二级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的进气口与所述集气罐相连;所述二级立式气浮罐的液体进口与所述二级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的出液口相连,所述二级立式气浮罐的油出口与所述污油罐的进油口相连,所述二级立式气浮罐的气体出口与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的进气口相连,经所述二级立式气浮罐处理后的液体经所述二级立式气浮罐的液体出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田酸性采出水的集成处理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管式微细气泡发生器包括板式预成泡元件以及与所述板式预成泡元件相连接的文丘里均质细化元件,
所述板式预成泡元件包括注气管、导流管、第一导流叶片和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叶片和所述第二导流叶片均设置在所述导流管内部且沿所述注气管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导流叶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的下方,所述注气管设置在所述导流管上,通过所述注气管进入所述导流管内的流体能经所述第一导流叶片和所述第二导流叶片导流后流向所述文丘里均质细化元件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田酸性采出水的集成处理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均质细化元件包括依次相连接的进水段、收缩段、喉管段、扩张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与所述导流管固定连接,所述收缩段的内径自靠近所述进水段的端部向靠近所述喉管段的端部逐渐减小,所述扩张段的内径自靠近所述喉管段的端部向靠近所述出水段的端部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田酸性采出水的集成处理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叶片包括具有弧度的管壁连接部和弯折部,所述管壁连接部与所述导流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管壁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管壁连接部与垂直于所述导流管轴线方向的平面的夹角为(1/9)π;所述第一导流叶片倾斜设置且其与垂直于所述导流管轴线方向的平面的夹角为(5/18)π;
所述导流管的内径为D且所述导流管沿其轴线方向的长度为(1/2)D;所述注气管的内径为(2/25)D;所述文丘里均质细化元件沿其轴线方向的长度为5D、所述进水段的内径为D、所述出水段的内径为D,所述喉管段的内径为8/25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93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