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涡流效应的高温物流凹陷码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87321.8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6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燕;张朝晖;孟畅;赵鹏飞;常黎明;左增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Q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付忠林 |
地址: | 528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涡流 效应 高温 物流 凹陷 检测 系统 | ||
1.一种基于涡流效应的高温物流凹陷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涡流效应的高温物流凹陷码检测系统包括:凹陷码、检测器以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凹陷码是由打印在需进行物流跟踪的工件表面的多个深浅不一的凹槽按照预设排列规则所组成的图形编码;其中,所述工件的材质为导体;
所述检测器包括壳体、电路板和多个传感器;其中,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输出接口,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输出接口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多个传感器按照与所述凹陷码中的凹槽同样的排列规则进行排布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每一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检测时,所述检测器置于待检测的凹陷码上方,每一传感器分别对应凹陷码中的一凹槽,当所述检测器距离凹陷码一定距离时,所述传感器与凹陷码之间产生电磁感应,凹槽深度引起所述传感器产生高频涡流损耗的参数变化;
所述电路板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将所述传感器的参数变化转化为电信号的变化,并将转化出的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由所述控制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可视的数字信息,以获得凹陷码的编码信息,并对编码信息进行存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流效应的高温物流凹陷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感应线圈、线圈骨架和磁罐;其中,所述磁罐为罐状的磁芯,所述感应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上,所述线圈骨架置于所述磁罐中;当传感器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后,通过所述感应线圈的引线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流效应的高温物流凹陷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多路切换电路、检测电路以及稳压电路;其中,
所述多路切换电路与各传感器分别电连接,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多路切换电路电连接,所述稳压电路与所述多路切换电路以及所述检测电路分别电连接;所述多路切换电路和所述检测电路还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用于为传感器提供预设频率范围的激励,并将传感器的电感变化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所述稳压电路用于为所述多路切换电路和检测电路提供稳定电源;所述多路切换电路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切换所述检测电路与各传感器的通断状态,以使得所述检测电路分时依次对各传感器提供激励,并顺序接收各传感器的电感变化信号;所述检测电路在将传感器的电感变化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后,将电压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由所述控制器将电压信号转化为可视的数字信息,获得凹陷码的编码信息并对编码信息进行存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涡流效应的高温物流凹陷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振荡器、滤波模块、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其中,
所述振荡器用于为传感器提供激励;
所述滤波模块用于检测振荡信号,并将解调波形输入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所述电流\电压转换模块将输入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至所述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涡流效应的高温物流凹陷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设置有反馈调节装置,所述反馈调节装置包括可变反馈电阻,所述可变反馈电阻用于为所述检测电路中的振荡器提供驱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涡流效应的高温物流凹陷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振荡器中,所述感应线圈与电容组成LC并联谐振回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涡流效应的高温物流凹陷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将电压信号转化为可视的数字信息,包括:
所述控制器利用比较器将当前获取的电压信号与设定的电压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则将当前电压信号所对应的数字信息记为“1”,若所述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则将当前电压信号所对应的数字信息记为“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流效应的高温物流凹陷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通信单元和显示单元;其中,
所述通信单元采用串口通信将凹陷码的编码信息上传至上位机;
所述显示单元采用LCD显示屏对检测到的凹陷码的编码信息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73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流转监控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数码印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