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桨距角偏差引起的风力机风轮不平衡根因定位及矫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87231.9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9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许瑾;邓巍;赵勇;刘腾飞;汪臻;李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17/00 | 分类号: | F03D17/00;F03D7/00;F03D9/2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桨距角 偏差 引起 风力机 风轮 不平衡 定位 矫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桨距角偏差引起的风力机风轮不平衡根因定位及矫正方法,其中,通过在线监测并比较三只叶片挥舞方向载荷或变形的相对大小来定位不平衡叶片及桨距角偏差方向,通过独立变桨控制技术对偏差叶片桨距角进行动态迭代调整直至机组平衡稳定运行,最后通过对比风电机组风速‑功率曲线对调整至稳定运行机组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修正。所提出的方法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可直接在线进行桨距角偏差所引起的风轮不平衡根因定位和智能矫正,从而保证机组稳定高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桨距角偏差引起的风力机风轮不平衡根因定位及矫正方法。
背景技术
风轮不平衡是风电机组的一种典型机械故障,不平衡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机组的稳定高效运行。在引起风轮不平衡的诸多因素中,安装角零位偏差所引起的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三只叶片桨距角存在偏差是引起风轮气动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造成安装角零位偏差的可能原因有吊装错误、叶片出厂时零位线标记错误、变桨系统的累计误差等。
目前业内主要是采用定期停机然后通过拍照后图像处理或者现场测量等手段来识别安装角零位偏差,但此方法会引起发电量的损失、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运维成本的增加。若能基于已有的在线监测手段确定安装角零位偏差对应的偏差叶片及偏差方向,理论上可以直接通过变桨控制系统进行矫正,而不需要停机进行人工操作。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风轮不平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平衡的识别方面,而偏差叶片以及偏差角度的在线定位在本领域内依旧属于一大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了桨距角偏差引起的风力机风轮不平衡根因定位及矫正方法,其优势在于可通过已有的监测手段定位桨距角存在偏差的叶片及其偏差方向,并通过智能矫正促使机组平衡高效运行。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桨距角偏差引起的风力机风轮不平衡根因定位及矫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安装于叶片上的应变传感器实时测量风电机组三只叶片挥舞方向载荷,或通过净空测距装置实时测量风电机组三只叶片挥舞方向叶尖变形;
仿真发现当风电机组单叶片存在桨距角正偏差时,偏差叶片载荷与变形在任何风速下均小于正常叶片;当风电机组单叶片存在桨距角负偏差时,偏差叶片载荷和变形在任何风速下均大于正常叶片;基于此特征,对风电机组三只叶片的载荷和变形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定位偏差叶片以及偏差角的方向。
2)对实测的三只叶片的载荷或叶尖变形取均值并进行由大到小排序,载荷或变形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定义为叶片A、叶片B、叶片C;
3)求得叶片A和叶片B载荷或变形差值DAB,以及叶片B和叶片C载荷或变形的差值DBC,比较DAB和DBC之间的相对大小,若DAB大于DBC,则进入步骤4),否则进入步骤5);
4)相对于叶片B和叶片C而言,叶片A的载荷和变形偏大,判定叶片A为不平衡叶片且桨距角偏差方向为负方向,需要增大叶片A的桨距角促使风电机组平衡运行;
5)相对于叶片A和叶片B而言,叶片C的载荷和变形偏小,判定叶片C为不平衡叶片且桨距角偏差方向为正方向,需要减小叶片C的桨距角促使风电机组平衡运行;
6)将步骤4)和步骤5)的桨距角调节建议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独立变桨控制技术进行动态调整直至额定转速下机舱轴向加速度频谱图中3P为明显主频,也即机组维持稳定运行;
7)监测风电机组风速-功率曲线是否为最优曲线状态,若不是最优则进入步骤8),否则进入步骤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7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