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等高线拉伸的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调整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86931.6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6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段玲娟;吴佳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峰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1C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谦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1 | 代理人: | 王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等高线 拉伸 数字 高程 模型 自动 调整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等高线拉伸的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调整方法与系统,其方法包括加载航测立体像对和包含有等高线的数字高程模型,在数字高程模型中选定目标调整区域,并根据目标调整区域选定拉伸矢量;根据拉伸矢量计算目标调整区域内的等高线的形变量,并根据形变量对目标调整区域内的等高线进行形变,得到新的等高线;根据形变后的等高线调整数字高程模型中等高线上特征点的高程。通过在目标调整区域内选定拉绳矢量,并计算等高线的形变量,得到新的等高线,再对数字高程模型中等高线上特征点的高程进行调整,使其与真实地表情况更符合,实现数字高程模型的自动批量调整,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处理效率,且调整后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影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等高线拉伸的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调整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达),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其它各种地形特征值均可由此派生。在数字高程模型中,通常用等高线来表征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节点,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在摄影测量并得到数字高程模型后,通常为了使得数字高程模型中的数据更符合真实地表情况,需要对数字高程模型中的数据进行自改,即对等高线上的节点的高程值进行修改。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在数字高程模型中手工增加特征线,并对特征线上的节点的高程进行修改,这种方式中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费时费事,效率较低,并且精确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等高线拉伸的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调整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等高线拉伸的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加载航测立体像对和包含有等高线的数字高程模型,在所述数字高程模型中选定目标调整区域,并根据所述目标调整区域选定拉伸矢量;其中,所述目标调整区域内包含有所述等高线,所述等高线由多个节点顺次连接形成;
S2:根据所述拉伸矢量计算所述目标调整区域内的所述等高线的形变量,并根据所述形变量对所述目标调整区域内的所述等高线进行形变,得到新的等高线;
S3:根据形变后的所述等高线调整数字高程模型中等高线上特征点的高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基于等高线拉伸的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调整方法,通过在所述目标调整区域内选定拉绳矢量,并计算所述等高线的形变量,进而得到新的等高线,再根据新的等高线对数字高程模型中等高线上特征点的高程进行调整,使其与真实地表情况更符合,实现了数字高程模型的自动批量调整,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并且调整后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精度得到了保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调整区域选定拉伸矢量包括:
S11:在所述目标调整区域内或目标调整区域外选定拉伸起点
S12:沿着所述拉伸方向匹配拉伸终点
其中,所述拉伸起点与拉伸终点之间的连线或二者连线的反向延长线贯穿所述目标调整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峰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峰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6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