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束整形变换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385783.6 | 申请日: | 2021-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7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 发明(设计)人: | 叶一东;王锋;尚武云;杨钧兰;李建民;雒仲祥;石岩;郑海豹;赵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2B27/09 | 分类号: | G02B27/09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陈法君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束 整形 变换 装置 | ||
1.一种激光束整形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束整形变换装置包括:第一电调镜(1)、第二电调镜(2)、圆锥镜组光束变换器(3)、分光取样镜(4)和反射镜(5),
第一电调镜(1)、第二电调镜(2)设置于圆锥镜组光束变换器(3)的光线输入端,分光取样镜(4)和反射镜(5)设置于圆锥镜组光束变换器(3)的光线输出端;
输入激光光束依次经第一电调镜(1)和第二电调镜(2)的反射进入圆锥镜组光束变换器(3),所述圆锥镜组光束变换器(3)射出的光束经分光取样镜(4)和反射镜(5)后获得输出光束;
其中,所述圆锥镜组光束变换器(3)包括凹锥镜(8)、凸锥镜(9)和镜筒(10),所述凹锥镜(8)和凸锥镜(9)分别设置于镜筒(10)两端;
所述凹锥镜(8)为轴对称圆形截面透镜,光线入射面为凹圆锥面,另一面为平面;所述凸锥镜(9)为轴对称圆形截面透镜,光线入射面为凸圆锥面,另一面为平面;
且凹锥镜(8)侧为激光光线输入端,凸锥镜(9)侧为光线输出端;
所述激光束整形变换装置还包括光束探测器(6)和信号处理与控制器(7),
所述光束探测器(6)设置于所述分光取样镜(4)的后端,采集分光取样镜(4)透射出的光束信号;
所述光束探测器(6)被配置为实现探测光束的近场和远场光强分布,所述信号处理与控制器(7)被配置为基于处理光束探测器(6)中的图像信号,完成入射光束与圆锥镜组光束变换器(3)之间的偏心误差和离轴误差计算;
所述信号处理与控制器(7)还分别与第一电调镜(1)和第二电调镜(2)相连,基于计算获得的入射光束与圆锥镜组光束变换器(3)之间的偏心误差和离轴误差完成第一电调镜(1)和第二电调镜(2)的偏转角度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束整形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调镜(1)被配置为能够实现二维偏转,以完成入射光束与圆锥镜组光束变换器(3)的同心性调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束整形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调镜(2)被配置为能够实现二维偏转,以完成入射光束与圆锥镜组光束变换器(3)的光轴一致性调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束整形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探测器(6)包括物镜(11)、目镜(12)、分光镜(13)、聚焦透镜(14)、近场相机(15)和远场相机(16);
将分光取样镜(4)透射的光束依次经物镜(11)、目镜(12)进入分光镜(13),分光镜(13)分出的两光束分别射入近场相机(15)以及经聚焦透镜(14)进入远场相机(16);
其中近场相机(15)被配置为实现整形后环形束的光强分布探测,远场相机(16)被配置为实现光束焦斑光强分布探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束整形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11)和目镜(12)构成缩束望远镜,实现缩小采样光束的直径直至与近场相机(15)的感光面尺寸匹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束整形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取样镜(4)的光强透射率为0.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束整形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锥镜(8)为熔石英玻璃或其他光学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束整形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锥镜(9)为熔石英玻璃或其他光学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57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打包线双管取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