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舵叶进舵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85028.8 | 申请日: | 2021-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8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晨;杭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73/20 | 分类号: | B63B73/20;B63B73/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杜冰云;周涛 |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舵叶进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舵叶进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舵叶支撑装置;将舵叶支撑装置搁置到平板车上并通过撑杆对其进行支撑;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舵叶的底部坐落在支撑板的凹槽内;利用钢丝绳将舵叶顶部的吊环与吊车临时固定;利用平板车将舵叶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手拉葫芦将舵叶塞入舵杆。本发明通过在平板车上搁置一种特制的舵叶支撑装置,然后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利用平板车将舵叶运送到制定位置,最后通过手拉葫芦对舵叶位置进行微调以将其塞入舵杆,不仅提高了舵叶的安装效率,也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舵叶进舵方法。
背景技术
在以往船舶建造过程中,安装舵叶之前,需要将舵叶塞到舵杆中,以往塞舵叶的方法是通过操作卷扬机吊起舵叶,并使工作人员手动拉手拉葫芦的方式来调整舵叶位置,从而将舵叶塞进舵杆。这种塞舵叶的方法不仅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舵叶进舵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平板车上搁置一种特制的舵叶支撑装置,然后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利用平板车将舵叶运送到制定位置,最后通过手拉葫芦对舵叶位置进行微调以将其塞入舵杆。
一种舵叶进舵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舵叶支撑装置;
所述舵叶支撑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杆、垂直固定在两个固定杆之间的多个支撑板,多个支撑板等间隔设置,每个支撑板上均设置有凹槽;
S2,将舵叶支撑装置搁置到平板车上并通过撑杆对其进行支撑;
S3,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舵叶的底部坐落在支撑板的凹槽内;
S4,利用钢丝绳将舵叶顶部的吊环与吊车临时固定;
S5,利用平板车将舵叶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手拉葫芦将舵叶塞入舵杆。
优选地,不同位置的支撑板上的凹槽槽底弧度与其对应位置的舵叶底部线型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撑杆设置在舵叶支撑装置的四角,撑杆的一端与舵叶支撑装置固定杆焊接固定、另一端与平板车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撑杆采用20#槽钢制作而成。
优选地,所述撑杆的两端进行削斜处理。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采用20#槽钢制作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平板车上搁置一种特制的舵叶支撑装置,然后将舵叶吊放到舵叶支撑装置上,利用平板车将舵叶运送到制定位置,最后通过手拉葫芦对舵叶位置进行微调以将其塞入舵杆,不仅提高了舵叶的安装效率,也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舵叶移动及进舵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舵叶掉落等情况,有效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利用平板车运送舵叶的示意图。
图2是舵叶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的含义为:
1为舵叶支撑装置,2为固定杆,3为支撑板,4为凹槽,5为舵叶,6为平板车,7为撑杆,8为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50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三通组合球阀
- 下一篇:一种用于船舶轴系安装艉轴进轴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