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六氟化硫充气设备低温液化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84183.8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7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罗源;郑金池;韩丹丹;邹梦;王瑞英;祝凯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5/06 | 分类号: | F17C5/06;F17C7/00;F17C13/02;F17C13/04;F17C13/10;F17D1/04;F17D3/01;F17D3/18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洁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六氟化硫 充气 设备 低温 液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六氟化硫充气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防止六氟化硫充气设备低温液化的装置,其包括加热壳体,在加热壳体设置有能对加热壳体内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在加热壳体上分别设置有温度监测仪表和压力监测仪表。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通过将部分六氟化硫气体在加热壳体内加热,补入充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与低温的六氟化硫气体进行热量交换,再从充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通过吸气管道吸取部分六氟化硫气体进入加热壳体加热,加热后的六氟化硫气体再充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如此循环,避免充六氟化硫气体电气设备低温液化现象的发生,消除了设备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六氟化硫充气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防止六氟化硫充气设备低温液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六氟化硫气体有良好的绝缘和灭弧能力,化学性能稳定,不易燃易爆,被广泛应用于GIS、断路器、负荷开关设备、绝缘输电管线、变压器等高中压电气设备内,正常情况下设备内的六氟化硫气体以气态形式存在,但是在冬季北方部分特别寒冷的地区,充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内的气体由于环境温度过低,变成了液态,从而造成了电气设备报警闭锁现象的发生,目前解决低温液化的措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设备表面加装加热装置提高温度,一种是通过采用充六氟化硫和四氟化碳混合气体或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的形式来解决低温液化问题,以上两种措施对体积较大的充气设备(如GIS),效果较好,但是对于部分体积紧凑的充气设备(如瓷柱式断路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六氟化硫充气设备低温液化的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体积紧凑的充气设备的六氟化硫低温液化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防止六氟化硫充气设备低温液化的装置,包括加热壳体,在加热壳体设置有能对加热壳体内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在加热壳体上分别设置有温度监测仪表和压力监测仪表,在加热壳体上部连通有补气管道,在加热壳体上部连通有吸气管道,在加热壳体下部与吸气管道之间连通有呼气管道,在呼气管道上设置有流量监测仪表和流体输送设备,在吸气管道上连通有排空管道,在补气管道、吸气管道、呼气管道和排空管道上均串接有阀门。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加热装置采用自动加热装置,自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线圈、控温线圈和控制器,加热线圈、控温线圈均嵌入加热壳体内或固定安装在加热壳体内壁处,加热线圈、控温线圈和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温度监测仪表采用温度表,压力监测仪表采用压力表,加热壳体上分别设置有温度监测接口和压力监测接口,在温度监测接口和压力监测接口对应固定安装有温度表安装阀门和压力表安装阀门,在温度表安装阀门上固定安装有温度表,在压力表安装阀门上固定安装有压力表。
上述还包括连接管道,连接管道、吸气管道、呼气管道和排空管道通过四通固定连通,连接管道上串接有安全阀和阀门。
上述流量监测仪表采用流量计;流体输送设备采用输送泵;所述阀门均采用电磁阀。
上述排空管道出气端连通有尾气回收装置。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通过将部分六氟化硫气体在加热壳体内加热,补入充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与低温的六氟化硫气体进行热量交换,再从充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通过吸气管道吸取部分六氟化硫气体进入加热壳体加热,加热后的六氟化硫气体再充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如此循环,避免充六氟化硫气体电气设备低温液化现象的发生,消除了设备安全隐患,尤其适用于预防体积紧凑的充六氟化硫气体电气设备发生六氟化硫气体低温液化。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841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方位杀菌定位报警功能包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蜂窝式喷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