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寡糖活性菌枸杞片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75203.5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3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苏华山;康子凡;牛克平;康胜利;苏同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局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0 | 分类号: | A23L33/10;A23L33/135;A23L33/125;A23L33/21;A23P10/28;A23P20/18 |
代理公司: | 济南龙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72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10260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寡糖 活性 枸杞 片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寡糖活性菌枸杞片剂及其制备方法。成分包括枸杞,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可食性纤维,多糖,淀粉,硬脂酸镁,糊精,鲜牛奶。本发明通过加入淀粉,使得枸杞制粉中枸杞有效含量显著增加,通过干粉烘焙、片剂烘焙以及暖风干燥,使得产品成型好,活菌活性保留率高。魔芋葡甘聚糖与牛奶配合,魔芋葡甘聚糖延缓人体对高含量枸杞粉及其他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胃酸的过量分泌,为菌群提供良好载体,菌群保持高活性到达肠道,因此有效改善肠道菌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寡糖活性菌枸杞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卫生委,菌群的存在对人体食物消化、新陈代谢以及食物残渣排泄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菌群的构成主要为细菌、古细菌、真菌、病毒等。肠道细菌的总数达100万亿,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主要有硬壁菌、拟杆菌、放线菌和变形杆菌,其中严格厌氧菌的数量比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多2-3个数量级。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
菌群失调是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装填,由此产生的病症,成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菌群失调时,多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即在原发感染的治疗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的感染。菌群失调的发生多见于使用抗生素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大多数敏感菌和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而耐药菌则获得生存优势而大量繁殖致病,如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腹泻、败血症,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引起鹅口疮、阴道炎、肠道和肛门感染等。
传统观念中,人们会通过食用带皮的水果或蔬菜来改善肠道结构,从而改变肠道的菌群生态,但在实践中发现,有些人因为饮食习惯或所在地域等问题,比如不喜欢吃水果或蔬菜的小朋友,或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他们无法长期持续的获得或食用水果和蔬菜,虽然可以通过吃药/益生菌进行调节,但长期服用药物会对身体造成其他危害,同时增加了人们的日常支出;另外,传统的益生菌生物活性不是很理想,并且在抑制肠道有害菌、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提高巨噬细胞对有害菌的吞噬作用,以改善肠道益生菌群方面研究的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益生菌食用效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寡糖活性菌枸杞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寡糖活性菌枸杞片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物质制成:
枸杞(中宁枸杞)50-55份;
双歧杆菌 0.02-0.05份;
嗜酸乳杆菌0.03-0.05份;
粪肠球菌0.01-0.02份;
蜡样芽胞杆菌0.01-0.02份;
可食性纤维1-1.5份;
多糖3-5份;
淀粉8-10份;
硬脂酸镁2-3份;
糊精10-15份;
鲜牛奶10-25份。
作为优选,上述可食性纤维为魔芋葡甘聚糖,多糖为蔗糖或麦芽糖,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或土豆淀粉,糊精即为玉米糊精,所述鲜牛奶为市售鲜牛奶(巴氏杀菌)。
作为优选,复合寡糖活性菌枸杞片剂制备步骤如下:
(1)制粉
将干燥枸杞(采用中宁枸杞干果,多糖含量在5%以上)与淀粉混合制粉,得到枸杞粉;
(2)压片
将枸杞粉与可食性纤维、硬质酸镁、多糖、糊精加入干混机混合均匀,然后在烘箱中进行预烘干处理;压片机压片后进行二次烘干,得到片剂;
(3)包衣剂配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局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局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52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