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74745.0 | 申请日: | 2021-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1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 发明(设计)人: | 柴广楠;刘刚;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3F1/00;E03F3/02;G05B19/05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 地址: | 332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分流 处理 系统 | ||
一种新型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包括智能雨污分流器、物理治理系统、深化治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污水管路、雨水管网;所述智能雨污分流器的3个出水端分别连接至物理治理系统、污水管网、雨水管网;所述物理治理系统包括依次排列连接的沉淀池、吸附池、过滤池,吸附池的出水端连接至雨水管网,过滤池的2个出水端分别连接至雨水管网及深化治理系统;所述深化治理系统包括有缺氧池、MBR膜罐,缺氧池和MBR膜罐的出水端均连接至雨水管网;所述智能雨污分流器、沉淀池、吸附池、过滤池、缺氧池、MBR膜罐内均设有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的快速光学检测仪器、水泵、电磁阀。本发明解决了传统调蓄池储存水的污染物浓度低、储存量大、污水不能就地治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雨污分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雨污分流工程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在营造城市良好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雨污分流系统多为调蓄池,其工作原理相对简单,即初期雨水进入调蓄池,后期雨水直接排放。这种方式储存水的污染物浓度低、储存量大、调蓄池的占地面积大、污水不能就地治理、工程造价高。且缺少对雨水的污染物检测,可能造成不达标水排放到江河等自然水体中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雨污分流处理系统,效地解决了传统调蓄池储存水的污染物浓度低、储存量大、调蓄池的占地面积大、污水不能就地治理、工程造价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包括智能雨污分流器、物理治理系统、深化治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污水管路、雨水管网;所述智能雨污分流器的3个出水端分别与物理治理系统、污水管网、雨水管网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物理治理系统包括依次排列连接的沉淀池、吸附池、过滤池,吸附池的出水端连接至雨水管网,过滤池的2个出水端分别连接至雨水管网及深化治理系统;所述深化治理系统包括有缺氧池、MBR膜罐,缺氧池和MBR膜罐的出水端均连接至雨水管网;所述智能雨污分流器、沉淀池、吸附池、过滤池、缺氧池、MBR膜罐内均设有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的快速光学检测仪器、水泵、电磁阀。
进一步,所述智能雨污分流器、沉淀池、吸附池、过滤池、缺氧池、MBR膜罐的进水端均安装有快速光学检测仪器;所述智能雨污分流器、沉淀池、吸附池、过滤池、缺氧池、MBR膜罐的出水端均安装有水泵和电磁阀。
进一步,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的数据采集器和PLC控制器,所述数据采集器与快速光学检测仪器连接,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水泵、电磁阀连接。
进一步,所述吸附池内设置有吸附层,吸附层由滤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若干层不同密度的滤网,使污水依次从排列好的滤网中穿过。
进一步,所述缺氧池与MBR膜罐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并装有与数据处理系统4连接的水泵。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合理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调蓄池储存水的污染物浓度低、储存量大、调蓄池的占地面积大、污水不能就地治理、工程造价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47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