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板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73064.2 | 申请日: | 2021-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1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奕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1/16 | 分类号: | H05K1/16;H05K3/30;H05K3/02;H05K3/10;H01F41/02;H01F41/04;H05K7/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 地址: | 5238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组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电路板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电路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芯板组件,每个芯板组件包括基底、线圈、第一磁性层、第二磁性层、第三磁性层。基底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基底具有贯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一通孔。线圈包括设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部。第一磁性层设于第一表面上,且覆盖至少部分第一部。第二磁性层设于第二表面上。第三磁性层设于第一通孔内,且连接第一磁性层与第二磁性层。通过将线圈集成于基底上,从而减少电路板组件的尺寸与面积。同时增设第一磁性层、第二磁性层、及第三磁性层,利用第一通孔来连通上下磁性层,降低磁感线在第一表面的一侧、第二表面的一侧、及基底中的磁阻,增加电路板组件的感量值。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路板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硬件的小型化和高密度发展趋势,电路板的面积急剧减少,但电路板上要求贴装的电子元件却有增无减。例如在电源模块中,电感器件占用了大量电路板的面积。目前,可将电感的磁芯线圈集成在电路板上,但这样会降低感量。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芯板组件,每个所述芯板组件包括:
基底,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基底具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通孔;
线圈,包括第一部,所述第一部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第一磁性层,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部;
第二磁性层,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以及
第三磁性层,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三磁性层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层与所述第二磁性层。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电路板组件,首先,将线圈的第一部设于基底的第一表面上,可将线圈集成在基底上,从而减少电路板组件的尺寸与面积。其次,本申请在第一表面上增设了第一磁性层,并使第一磁性层覆盖至少部分线圈的第一部。当线圈通电时,线圈的周围便会产生磁场,形成磁感线,从而形成磁通路。由于第一磁性层具有磁性,因此第一磁性层的相对磁导率大于空气的相对磁导率,即磁感线更易在第一磁性层中通过,磁感线通过时的磁阻更小。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未设第一磁性层时,在第一表面一侧会有更多的磁感线在第一磁性层中通过,从而降低了磁通路在第一表面一侧的磁阻,提高了电路板组件的感量值。
本申请还在与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上增设了第二磁性层。由于线圈的周围会产生磁场,磁感线不仅存在于第一表面的一侧,还会穿过基底并存在于第二表面的一侧。因此与第一磁性层相同,由于第二磁性层具有磁性,磁感线更易在第二磁性层中通过,磁感线通过时的磁阻更小。且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未设第二磁性层时,在第二表面一侧会有更多的磁感线在第二磁性层中通过,从而降低了磁通路在第二表面一侧的磁阻,提高了电路板组件的感量值。
另外,除了第一磁性层与第二磁性层之外,本申请还在基底上开设了贯穿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第一通孔,同时在第一通孔内增设第三磁性层,且第三磁性层连接第一磁性层与第二磁性层。从上述内容可知,磁感线若想从第一表面的一侧到第二表面的一侧,或者从第二表面的一侧到第一表面的一侧,磁感线需穿过基底。由于在电路板组件中基底通常为绝缘材质,即基底的相对磁导率较低,因此当磁感线穿过基底时也会产生较大的磁阻,从而降低感量。本申请通过增设第三磁性层,由于第三磁性层具有磁性,磁感线更易在第三磁性层中通过,磁感线通过时的磁阻更小。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未在基底上开孔并设置第三磁性层时,磁感线在穿过基底时会有更多的磁感线穿过第三磁性层处,这样便可降低磁通路在基底内的磁阻,提高了电路板组件的感量值。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至少一个芯板组件,每个所述芯板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芯板,所述芯板包括基底与导电层,所述基底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30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