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单流道微芯片模型的构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72943.3 | 申请日: | 2021-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9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母立众;张宇恒;潘悦;刘小龙;迟青卓;龙丽丽;孙傲然;贺缨;赵广;贺宇馨;孙毓;龙骏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M3/04 | 分类号: | C12M3/04;C12M3/00;C12M1/26;C12M1/24;C12N5/071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皮 细胞 平滑肌 培养 单流道微 芯片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单流道微芯片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包含血管区域(1)及其周围限位孔结构(2)的结构模型;
步骤2、用纯黑色填充于结构模型之外的区域;
步骤3、根据步骤2得到的结构模型利用光刻技术制作阳模1#(3)和阳模2#(4),二者血管尺寸及形状相同,阳模2#(4)中血管高度高于阳模1#(3);
步骤4、按照质量比A:B=1:1混合配制AB双组份透明硅橡胶溶液;充分混合后抽真空至硅橡胶溶液成无色透明;
步骤5、清洁阳模;
步骤6、抽真空后的硅橡胶溶液浇筑在阳模2#(4)上至硅胶液固化取下阳模2#(4),得到硅胶模片(5);
步骤7、硅胶膜片(5)与阳模1#(3)配合,硅胶模片(5)与阳模1#(3)的血管区域(1)之间插入进口微管(6)和出口微管(8),形成微通道I(7);
步骤8、对微通道I(7)内表面进行灭菌处理,并进行消毒和灭菌;
步骤9、将生物试剂注入微通道I(7)中直至生物试剂充满微通道I(7);
步骤10、微通道I(7)置于37℃细胞孵箱内干燥10~15分钟使其内表面干燥;
步骤11、将平滑肌细胞与BD-Matrixgel基质胶溶液混合均匀得到平滑肌细胞-基质溶液,其中平滑肌细胞的密度大于1×107个/mL;以2-10μL/min的流速将平滑肌细胞-基质溶液注入到微通道I(7)内,直至其充满整个微通道I(7);
步骤12、将平滑肌细胞-基质溶液于恒温箱保持32-42℃的恒定环境中,保持10-40min后,形成具有一定弹性的基质胶凝内平滑肌细胞层(15);
步骤13、取下阳模1#(3),将带有进出口的盖玻片(13)与含有基质胶凝内平滑肌细胞层(15)的硅胶膜片(5)贴合形成微通道II(14);
步骤14、配制内皮细胞密度大于1×107个/mL的内皮细胞培养液,将其注入到微通道II(14)内,直至内皮细胞(16)在平滑肌细胞-基质胶表面贴附生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单流道微芯片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模1#(3)和阳模2#(4)高度分别为50微米和100微米,二者均为玻璃基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单流道微芯片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负压维持在0.8-0.98bar之间,维持30-50分钟直至硅胶溶液变成无色透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单流道微芯片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利用等离子清洗机对阳模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1-3min,清洗次数为1-2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单流道微芯片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利用等离子清洗机对阳模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1-3min,清洗次数为1-2次。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单流道微芯片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采用的生物试剂是纤连蛋白溶液,浓度为40μg/ml,注入纤连蛋白溶液的流速为1-2μL/min。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单流道微芯片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采用的生物试剂是纤连蛋白溶液,浓度为40μg/ml,注入纤连蛋白溶液的流速为1-2μL/min。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的单流道微芯片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采用的生物试剂是纤连蛋白溶液,浓度为40μg/ml,注入纤连蛋白溶液的流速为1-2μ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294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ray盘上料机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地电动手推车安全监管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