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阻隔膜的防污染密封盖、多腔室样本制备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72657.7 | 申请日: | 2021-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3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周鑫颖;刘斌;郭旻;郭求真;戴涛;王梓 | 申请(专利权)人: | 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鲲鹏(徐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12;C12M1/04;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玄法律师事务所 16002 | 代理人: | 潘满根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阻隔 污染 密封 多腔室 样本 制备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阻隔膜的防污染密封盖、多腔室样本制备装置,其中的防污染密封盖,包括相向扣合的盖体及底座,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其中,所述盖体上构造有通气孔,所述底座上构造有与所述通气孔连通的过气孔,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能够与多腔室样本制备盒体密封连接,所述通气孔处具有阻隔膜,所述阻隔膜能够拦截所述通气孔进入的气体中的核酸气溶胶并允许气流通过。本发明,能够对进出气流中可能存在的核酸气溶胶实现拦截,从而防止气溶胶进入系统内部产生气溶胶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酸分子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阻隔膜的防污染密封盖、多腔室样本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体外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精准医疗的不断探索,分子诊断技术依靠其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势,逐渐被广大医学检验从业人员所接受。其中,PCR产品占据了分子诊断的主要市场,PCR产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诊断窗口期短,可定性或定量检测,被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优生优育、遗传病基因、肿瘤等疾病的诊断。PCR检测从样品采集到获得检测结果,需要样本前处理、核酸提取纯化、PCR扩增、软件分析判读等步骤,由此带来了系列的问题,如需要多种专业设备、操作步骤复杂、对从业人员操作技能要求高、耗时长、实验室污染等。
为了解决上述诸多问题,近几年出现许多全集成微流控芯片产品,一台仪器配上一个多功能集成芯片,芯片内部集成了所有反应所需要的试剂,能够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全流程操作。其中有一类微流控芯片产品,通过微泵阀的抽吸来控制芯片内液体的流动,在泵阀抽吸的过程中,环境内的空气随着抽吸会带入芯片内部,如果测试环境因为核酸气溶胶污染,那后面的检测芯片就会因为气溶胶污染而带来假阳性的问题。所以这类集成芯片在设计时,除了考虑多种试剂的存储以及流路功能设计以外,还要重点考虑芯片内部与外部进行气体交换部分的防污染设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阻隔膜的防污染密封盖、多腔室样本制备装置,能够对进出气流中可能存在的核酸气溶胶实现拦截,从而防止气溶胶进入系统内部产生气溶胶污染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污染密封盖,包括相向扣合的盖体及底座,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其中,所述盖体上构造有通气孔,所述底座上构造有与所述通气孔连通的过气孔,所述底座远离所述盖体的一侧能够与多腔室样本制备盒体密封连接,所述通气孔处具有阻隔膜,所述阻隔膜能够拦截所述通气孔进入的气体中的核酸气溶胶并允许气流通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阻隔膜为可透气的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中的孔的孔径处于0.05μm~1μm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阻隔膜带有电性,优选地为正电性;和/或,所述阻隔膜采用疏水材料制作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贯通有第一通孔,所述盖体的中心位置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通孔一侧延伸的中心柱,当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扣合时,所述中心柱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中心柱上构造有贯通所述盖体上下两端面的第二通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柱的外圆周壁上具有第一密封环,和/或,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上具有第一密封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还具有朝向所述底座一侧延伸的盖体环壁,盖体环壁与所述中心柱之间形成所述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内具有连接所述盖体环壁与所述中心柱的支撑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具有朝向所述盖体的一侧延伸的底座环壁,当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扣合时,所述盖体环壁与所述底座环壁之间密封套装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环壁与所述底座环壁之间具有第二密封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还具有朝向所述盖体一侧凸起的密封平台,多个所述过气孔构造于所述密封平台上,且所述密封平台上能够连接有密封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鲲鹏(徐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鲲鹏基因(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鲲鹏(徐州)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2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