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工智能的肺部多核MRI双域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71902.2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0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周欣;肖洒;李梓萌;王成;孙献平;叶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3/40;G06N3/08;G06N3/04;A61B5/055;A61B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工智能 肺部 多核 mri 双域超 分辨率 重建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肺部多核MRI双域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包括构建k空间重建网络和图像域重建网络。利用k空间重建网络重建上采样的多核低分辨率k空间域的数据,再利用k空间重建网络和图像域重建网络得到超分辨率的多核图像。本发明采用双域重建网络,有效地利用了数据在k空间及图像域中各自的特征;采用图像融合技术,有效利用了多核数据彼此在空间中的关联性。相比于传统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本发明可学习更丰富的特征,有效提高肺部多核磁共振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人工智能的肺部多核MRI双域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具有非侵入、无放射性的特,可以在整体水平上提供丰富的结构和功能信息,在临床诊断和临床前研究等领域有着重要且广泛的应用[Mehmet A,Steen M,Sebastian W,et al.Magn.Reson. Med.,2019,439:453.]。质子(1H)是活体含量最高的磁共振可观测核,且具有最高的旋磁比,经典MRI通常以质子(1H)作为成像观测核。而多核元素相比1H具有更大的化学位移范围,从而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功能和代谢信息。近年来,磁共振可观测多核元素的MRI能力正在不断被研究探索,特别地,针对于肺部 MRI技术的发展。
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肺癌等是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COPD目前在国内有近1亿患者,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占17.9%及23.8%[https://gco.iarc.fr/],居恶性肿瘤之首。[Spinelli A,Pellino G.Brit.J. Surg.,2020,107:785.]。多核MRI技术有望为肺部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支持。
然而,多核MRI技术受限于采集数据量大、耗费时间长、超极化气体极化度在成像过程中不可恢复等因素,难以获取高质量的肺部多核磁共振数据。最近,深度学习在超分辨率图像重建领域取得了成功[Wei.L,Jia.H,Narendra.A.IEEE Trans.Pattern Anal.,2019,41:2599],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成对的低分辨率及高分辨率图像,可有效将低分辨率数据提升为高分辨率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尽管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得到较高质量的超分辨率重建图像,但是,仍然需要大量高分辨率图像作为标签,多核MRI易受噪声和伪影的影响,高质量的多核MRI图像较少,较少的训练集数据难以提取到丰富的图像特征,影响最终的超分辨率重建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肺部多核MRI双域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利用复值卷积层保留了k空间中的相位信息,同时学习分割和重建任务,使卷积神经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多核数据的空间关联性,以及k空间域、图像域的双域信息,并学习更丰富的特征,有效提高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人工智能的肺部多核MRI双域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和测试集均包括多个样本对,样本对包括多核高分辨率k空间数据和对应的多核低分辨率k空间数据,将训练集中多核高分辨率k空间数据做傅里叶逆变换得到多核高分辨率图像,再将多核高分辨率图像取最大值,得到多核高分辨率融合图像;
步骤2、构建k空间重建网络;
步骤3、将步骤1生成的训练集中多核低分辨率k空间数据输入到步骤2构建的k空间重建网络中得到重建多核k空间数据;
步骤4、构建图像域重建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19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