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多相异构钢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70521.2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2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马嘉欣;高波;胡钊华;王佳新;陈相杰;肖礼容;周浩;朱运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B23P15/00;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鹏帆慧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3 | 代理人: | 刘琳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奥氏体 铁素体 马氏体 多相 钢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多相异构钢铁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旋转摩擦焊:选择一定直径和长度的低碳钢和奥氏体不锈钢钢棒,焊接前依次使用600#,1200#和2000#砂纸对钢棒待焊接端面进行打磨,并用酒精和丙酮清洗,以除去焊接端面的氧化膜和油污等污染物;将低碳钢钢棒通过旋转卡盘固定在旋转摩擦焊机的旋转端,奥氏体不锈钢钢棒通过固定卡盘固定在移动端;旋转端以一定转速旋转,移动端向旋转端靠近并接触,两端钢棒相对旋转运动产生的摩擦热作为热源,在顶锻压力作用下,棒材之间实现冶金结合;焊接过程中,旋转端转速为1200-2000rpm,顶锻压力为50-300MPa,顶锻时间5-15s,顶锻量1-10mm。
第二步,交替旋转摩擦焊:首先利用角磨机去除第一步得到的焊接接头处的毛边,并用砂轮打磨至光亮;利用电火花线切割在距离焊缝2-10mm的奥氏体不锈钢一侧处切断,剩余奥氏体钢棒待用;将焊有奥氏体钢的低碳钢钢棒再次固定在旋转端,取另外相同直径的低碳钢棒固定在移动端,重复以上步骤,得到低碳钢奥氏体不锈钢交替分布的圆柱叠层试样;叠层棒材的层数在2-8层,每层厚度在2-10mm,沿着垂直层片方向的总厚度为10-30mm,利用电火花线切割将两端多余部分切除。
第三步,高温自由锻:对交替旋转摩擦焊得到的圆柱叠层试样进行高温自由锻,经过多道次的自由锻造,将圆柱试样锻打成立方体形状,每道次锻造之前将叠层钢块加热至1000℃-1200℃,保温10-30min,锻造温度范围在900-1000℃,每道次锻造结束后将样品重新放入炉中加热并保温;最后锻造结束后将样品冷却至720-860℃,然后进行水淬。
第四步,低温轧制:对高温自由锻及淬火得到的多层钢材进行低温轧制,轧制温度在-196℃-400℃,每次下轧量为0.2-0.5mm,累积轧制量为50%-95%。
第五步,多相异构热处理:对低温轧制后的钢板进行700℃-860℃热处理,保温时间1-60min,之后对钢板进行淬火处理,得到由超细奥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的多相异构钢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摩擦焊,其特征在于,低碳钢和奥氏体不锈钢棒材的直径为10-40mm,长度50-100mm,低碳钢的碳含量范围在(c≤0.25wt.%),奥氏体不锈钢为3系列奥氏体不锈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自由锻,其特征在于,自由锻得到的立方体叠层钢块沿着垂直层片方向的总厚度为10-25mm,为方便后续低温轧制,最终立方钢块的宽度大于等于总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轧制,其特征在于,进行低于0℃轧制前将样品浸泡在液氮中5-10min;进行高于25℃轧制前将样品放入马弗炉加热保温5-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异构热处理,其特征在于,热处理得到的奥氏钢层中奥氏体晶粒所占比例≥90%,低碳钢层中马氏体体积分数在30%-80%,剩余为铁素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理工大学;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05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剧院装饰墙
- 下一篇:一种基于韧性视角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