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载纳米药物的石墨烯贴布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70255.3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9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M37/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必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6 | 代理人: | 刘会锋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纳米 药物 石墨 烯贴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纳米药物的石墨烯贴布,属于医药贴布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底层和石墨烯加热层;石墨烯加热层包括多个石墨烯加热组件,且石墨烯加热层的顶面粘接有粘性贴合层;粘性贴合层的顶面粘接有药物负载层,药物负载层载有纳米药物;基底层贯穿设有凹槽,凹槽顶面转动连接有盖合板,盖合板的端部与基底层卡接,盖合板的外壁面设有热敷开关;凹槽内可拆卸安装有微电池、微控制器和微型温度监测计。本发明主要用于加速药物的扩散和释放,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病灶部位的恢复时间,还能够在不同时段对不同的局部进行加热,以便能有效避免因局部加热时间太长而产生不适感,并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贴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纳米药物的石墨烯贴布。
背景技术
膏药疗法是中医学中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体表或患部,借体表对药物的吸收和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活血化淤、生肌止痛、通经走洛、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各种治疗作用为目的的一种疗法,其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利用贴布进行膏药疗法主要依托药物的扩散作用,将药物分子扩散到病灶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扩散速度较慢,药效不能很快发挥作用;并且在使用普通热敷贴布时,容易因局部温度过高和不透气而感到不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负载纳米药物的石墨烯贴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载纳米药物的石墨烯贴布,该装置中的石墨烯加热层能够散发热量,在病灶部位使用贴布时,有助于降低该部位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药物的扩散和释放,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病灶部位的恢复时间;同时,该装置的石墨烯加热层能够在不同时段对不同的局部进行加热,以便能有效避免因局部加热时间太长而产生不适感;此外,该装置透气、携带和使用便捷,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负载纳米药物的石墨烯贴布,包括基底层和固接于基底层顶面的石墨烯加热层;所述石墨烯加热层包括多个石墨烯加热组件,且所述石墨烯加热层的顶面粘接有粘性贴合层;所述粘性贴合层的顶面粘接有药物负载层,所述药物负载层载有纳米药物;所述基底层、石墨烯加热层和粘性贴合层均贯穿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基底层贯穿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顶面转动连接有盖合板,所述盖合板的端部与所述基底层卡接,所述盖合板的外壁面设有热敷开关;所述凹槽内可拆卸安装有微电池、微控制器和微型温度监测计;所述热敷开关、微电池、微型温度监测计和多个石墨烯加热组件均与微控制器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基底层,有助于设置石墨烯加热层和药物负载层;利用石墨烯加热层,一方面,有助于通过石墨烯发热时,释放波长为6~14μm的远红外线,该远红外线与人体自身的远红外频谱几乎一致,具有扩张微细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增强代谢修复、调节机体失衡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能够使细胞发生一系列积极的生物化学及组织化学改变,以便能有效促进药物吸收、缓解关节疼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使人体处于良好健康状态;另一方面,石墨烯散发的热量有助于提升药物扩散速度,使药物能够较快的发挥作用,以便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
利用多个石墨烯加热组件,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次和分时段进行局部加热,以便能有效避免因长时间加热或者固定位置加热所产生的不适感;利用粘性贴合层,有助于连接药物负载层和石墨烯加热层。
利用纳米药物,有助于提高生物利用率,并且其纳米载体的比表面积高,水溶性差的药物在纳米载体中的溶解度相对增强,能够克服无法通过常规方法制剂的难题;纳米载体还可制成靶向定位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药物剂量和减轻副作用,还可消除生物屏障对药物作用的限制;利用药物负载层,有助于负载纳米药物,以便能通过覆于身体表面的石墨烯贴布,使药物逐渐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和消肿痛等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02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家用颈椎自助牵引治疗仪
- 下一篇:一种人车一致性的检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