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分时分区差异化嵌入式热管太阳能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70192.1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5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勇;张平;王凌钰;李奕卓;刘艳峰;王登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5/02 | 分类号: | F24D15/02;F24D11/00;F24D19/10;F24S10/95;F28F21/08;B01D46/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分时 分区 异化 嵌入式 热管 太阳能 供暖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组合式分时分区差异化嵌入式热管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地板采暖末端以及风机盘管末端;
所述地板采暖末端布置于卧室(10),包括热管(2)和相变材料层(3),所述相变材料层(3)至少置于热管(2)的冷凝端(20)上方,用以储存与释放热管(2)的热量;
所述风机盘管末端布置于客厅(11),包括风机盘管(4),所述风机盘管(4)包括入风口(7)、风机(6)、出风口(5)以及加热盘管(8),所述加热盘管(8)布置于入风口(7)和出风口(5)之间的风路上,所述加热盘管(8)与热管(2)连接;
所述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太阳能集热器(1)昼间接收太阳辐射,对热管(2)内部介质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分时分区差异化嵌入式热管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内部按功能划分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端(18)、绝热端(19)和冷凝端(20),所述蒸发端(18)与绝热端(19)置于卧室(10)墙体内部,冷凝端(20)置于卧室(10)地面的垫层(14)内,并在客厅(11)墙体内延伸出连接至加热盘管(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组合式分时分区差异化嵌入式热管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14)内铺设若干并联的支管,各支管均作为冷凝端(20)或冷凝端(20)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组合式分时分区差异化嵌入式热管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采用铜制管材,工质采用甲醇,主管管径为30mm,支管管径为25mm,相邻支管的间距为25~30cm,单根支管投影长度为2m,总管数为10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分时分区差异化嵌入式热管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层(3)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和石蜡有机酸组成的定性相变材料,厚度为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分时分区差异化嵌入式热管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室(10)的地板结构自上而下包括装饰面层(12)、找平层(13)、相变材料层(3)、垫层(14)、铝箔反射层(15)、绝热层(16)和楼板(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分时分区差异化嵌入式热管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5)的出风方向为倾斜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组合式分时分区差异化嵌入式热管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7)布置有滤网(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分时分区差异化嵌入式热管太阳能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盘管(4)采用立式明装风机盘管。
10.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分时分区差异化嵌入式热管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当需要供暖时,打开太阳能集热器(1)的遮挡板,太阳能集热器(1)在昼间接收太阳辐射,将热量传递至热管(2);
热管(2)内介质受热蒸发后在冷凝端(20)受冷液化放热,对卧室(10)给予持续供暖;
当热管(2)运行时,相变材料层(3)将多余热量储存,当夜间太阳能集热器(1)无法接收太阳辐射,热管(2)温度降低时,相变材料层(3)将储存的热量向卧室(10)释放,维持卧室(10)夜间热环境;
当热管(2)处于运行状态,温度趋于平稳之后,在需要为客厅供暖时,开启风机盘管(4),将热管(2)内部温度送入客厅(11),达到分时分区差异化供暖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701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汾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危岩体变形监测装置及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