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物资出入库的智能安全工器具管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69832.7 | 申请日: | 2021-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5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在新;汪渊;伍青;蒋慧慧;贾承锦;罗运良;曹陇平;何明俊;胡昭;陈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10/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张杨 |
| 地址: | 637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物资 入库 智能 安全 器具 系统 | ||
本发明库房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物资出入库的智能安全工器具管控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工器具的运动信息和工具信息以及库房信息、门禁信息;管控平台,用于对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若干信息进行分析并存储;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若干信息传输给所述管控平台;终端,用于呈现所述管控平台的分析结果;实施设备:通过所述管控平台进行控制,以便使得库房内的状态为适合存储工器具的状态以及开启/关闭通道门。本发明通过对工器具库房的智能化改造,实现对安全工器具管理工作的整体优化,满足安全工器具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以RFID编码为数据贯通链条,提高工器具仓库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库房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FID物资出入库的智能安全工器具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国家电网内,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引起安全工器具库房的信息化改造,这场革命的实质是工业社会的传统管理形态向信息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形态转变。伴随这一历史性转变,信息化成为加速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安全工器具库房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安全工器具库房内,通常存放有成百上千件安全工器具,这些工器具数量多、种类多、易丢失需要定期拿去送检试验,通过人工登记的方法,太过于繁琐、复杂,同时人工对700件工进行管理的难度大,人工成本过高、工作效率低下。
安全工器具的设备出入库管理、定额管理、送检管理都是通过人工干预,手动维护来实现,一线人员维护工作繁重,信息维护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都未得到及时的更新,同时在作业过程中,使用过期的工器具进行作业,也会存在安全隐患。
安全工器具从采购、试验、送检到报废等各个环节之间没有进行关联,工器具没有从源头开始进行有效的管控,以至于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闭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基于RFID物资出入库的智能安全工器具管控系统,通过RFID技术实现安全工器具自动识别、门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本系统能有效、准确、智能地对进出库房的工器具进行信息自动识别、采集、记录、上传,以及对工器具的维护信息进行快速的查询、统计,zigbee技术实现库房内智能设备环境自动调节,让安全工器具库房处于设备最适温度、湿度,从而达到智能化管理的安全工器具系统。。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RFID物资出入库的智能安全工器具管控系统,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工器具的运动信息和工具信息以及库房信息、门禁信息;管控平台,用于对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若干信息进行分析并存储;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若干信息传输给所述管控平台;
终端,用于呈现所述管控平台的分析结果;
实施设备:通过所述管控平台进行控制,以便使得库房内的状态为适合存储工器具的状态以及开启/关闭通道门。
作为优化,所述采集模块包括水浸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摄像头、挂接状态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开门状态监测传感器和RFID天线,所述挂接状态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挂接工器具,所述开门状态监测传感器用于检测通道门的开门/关门时间以及通道门的闭合状态,所述RFID天线用于检测工器具的运动轨迹。
作为优化,所述传输模块包括有线传输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
作为优化,所述实施设备包括温湿度控制设备、RFID标签、通道门开/关控制设备、喷淋设备以及RFID读写设备,每一所述RFID天线均与所述RFID读写设备信号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管控平台包括业务管理平台和智能中控平台;且所述管控平台分别与安监一体化平台和安全风险管控平台通信连接;其中,
所述智能中控平台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98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