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68820.2 | 申请日: | 2021-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1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成;周紫晨;张冰;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95/00 | 分类号: | C09D195/00;C09D153/02;C09D7/62;C09D7/63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李欣荣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改性 乳化 沥青 防水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纳米改性粒子加入环氧树脂乳液中,进行常温搅拌,然后加热蒸发溶剂,得沉淀物A;2)将沥青和改性剂进行加热搅拌,使之充分熔融混合,得混合物B;3)将混合物B与乳化剂混合,进行剪切乳化,制备成乳液;4)向所得乳液中加入沉淀物A,进行二次剪切乳化;5)最后加入交联剂,进行搅拌处理,得所述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本发明首先利用共混法制备纳米SiO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复合改性工艺,所得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粘结力强、便于常温施工、高温稳定性好,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作为石油工业的副产品,是原油蒸馏过程中的渣油。它通常被描述为复杂的深棕色或黑色物质,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杂原子的百分比很小,包括氧、氮和硫。沥青由于具有优良的粘结性、延展性、耐化学性和抗渗性,在路面施工、防水卷材制造、接缝密封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摊铺过程中,沥青热拌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有害物质,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这些关于减少温室气体、能源消耗和固体废物管理的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能源和环境因素促使路面施工行业转向更环保的材料,例如乳化沥青和冷拌沥青技术。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乳化沥青涂料的性能相对较差,如机械强度较低,高低温性能差,粘结力较低,耐久性较短。这些主要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乳化沥青的广泛应用。一般来说,乳化沥青的改性剂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性能分为三类,包括弹性体、塑性体和具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材料。目前常用的聚合物改性剂一般与沥青结合料进行物理共混,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变化。此外,沥青结合料与聚合物改性剂在分子量、密度、结构等性能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聚合物改性剂与沥青结合料之间很难形成稳定的热力学体系,因此它们的相容性受到限制,在高温下不连续搅拌就会导致分层和离析。因此,目前常用的几种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在生产、储存、经济性、性能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如SBS改性沥青结合料粘度大,乳化困难。另外,SBR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改性剂和改性方法来制备改性乳化沥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首先利用共混法制备纳米SiO2/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采用先改性后乳化的复合改性工艺,所得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粘结力强、便于常温施工、高温稳定性好,适合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纳米改性粒子加入环氧树脂乳液中,进行常温搅拌,然后加热蒸发溶剂,得沉淀物A;
2)将沥青和改性剂进行加热搅拌,使之充分熔融混合,得混合物B;
3)将混合物B与乳化剂混合,进行剪切乳化,制备成乳液;
4)向所得乳液中加入沉淀物A,进行二次剪切乳化;
5)最后加入交联剂,进行搅拌处理,得所述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
上述方案中,所述乳化沥青防水涂料的制备过程中,各原料及其所占重量份数包括:纳米改性粒子1~10份,环氧树脂乳液5~20份,沥青30~50份,改性剂5~15份,乳化剂0.5~5份,交联剂0.5~5份。
上述方案中,所述纳米改性粒子为纳米SiO2;具体可采用气相SiO2粉末等。
上述方案中,所述环氧树脂乳液为E44、E51中的一种。
上述方案中,所述沥青为70#或90#基质沥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8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