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67958.0 | 申请日: | 2021-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5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庆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03 |
| 代理公司: | 佛山高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62 | 代理人: | 李贵梅 |
| 地址: | 528436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环形 电热 | ||
本发明属于发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设有趋于环型且呈开环的主电极、连接于所述主电极的首末的导线焊接点,所述主电极上串联有若干段连接有电热膜的发热区域。本发明在保持了串接电路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采用了环形的布图设计,使之针对圆形、凹底容器而言接触更加良好稳定,不易发生烧膜的问题,更好地适应了大多数场合下的加热需求,降低了因烧膜损坏造成的材料浪费和金钱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热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
背景技术
电发热膜是一种轻薄且能量密度较高的面状电阻发热体结构,比起传统的电阻发热丝而言,体积小、重量轻、节能、环保,可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产品方面。考虑到走线难度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常见的电热膜为方片状结构,而电路布图方式以串接为主,这样一来电路会比较不易发生区域性的短路和烧蚀问题。
然而,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圆形底部容器而言,方形的膜体却容易引起接触不良的现象发生,虽然后续有针对性出现一般的圆形发热膜,可因其没有解决圆形条件下的线路布设问题,会自身的缺陷造成能量无法迅速传导出去,最终可能会导致膜层功率衰减甚至烧损,造成了金钱和材料的浪费。
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不易引起烧膜意外的发热膜,针对性地适用于一般圆形容器或者是底部不平的、任意材质的圆形容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可避免烧膜的环形电热膜,设有趋于环型且呈开环的主电极、连接于所述主电极的首末的导线焊接点,所述主电极上串联有若干段发热区域,所述发热区域由并联于所述主电极上的分电极以及连接于所述主电极与分电极之间的电热膜组成,所有的所述分电极的布线趋势整体趋于一个环形之内,且所述分电极所在的环形与所述主电极所在的环形互为同心,或是同一环型的偏移或偏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电极与分电极所呈的环形,于中心区域设有与所述导线焊接点连接的2段的电极延伸,2段所述的电极延伸之间通过若干片电热膜连接彼此。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极延伸与所述电热膜组成环心发热区域,所述环心发热区域的形状为偶数边的多边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发热区域的形状为扇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发热区域的形状为矩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电极设有向着环心的凹陷段。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任意2个所述发热区域的区域面积均相等。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保持了串接电路稳定可靠的基础之上,采用了环形的布图设计,使之针对圆形、凹底容器而言接触更加良好稳定,不易发生烧膜的问题,更好地适应了大多数场合下的加热需求,降低了因烧膜损坏造成的材料浪费和金钱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环形电热膜的基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环形电热膜的环心发热区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环形电热膜的呈方形环状结构示意图。
其中:主电极1、导线焊接点2、发热区域3、分电极4、电热膜5、电极延伸6、凹陷段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发明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庆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庆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79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