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充电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7914.8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1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柯玛琦;陈金秋;张佳铭;张晓钧;杨欣捷;张琛;万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5/00 | 分类号: | G07F15/00;G06Q20/16;G06Q20/38;G06Q20/40;G06Q30/06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唐敏 |
地址: | 2000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充电 支付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程序 产品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充电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可信网关上报的第一充电电量,所述可信网关上报的第一充电电量是由充电桩实时发送至可信网关的,且所述第一充电电量与车辆标识对应;接收充电桩平台上传的支付订单,所述支付订单是所述充电桩平台根据所述可信网关上报至所述充电桩平台的第二充电电量中的最新充电电量生成的,且所述支付订单与车辆标识对应;根据所述可信网关上报的第一充电电量中的最新充电电量生成支付金额;当相同所述车辆标识对应的所述支付金额与所述支付订单匹配时,判定所述支付订单可信,并根据支付账户执行所述支付订单的支付操作。采用本方法能够保证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充电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电动车辆的支付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当前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依赖特定运营商所绑定的IC卡作为支付手段;通过用户扫描二维码技术手段加入移动支付场景;通过汽车充电插枪口及其之间的通信协议达到的无感支付方式。
以上的几种支付方案中主要是围绕已产生订单的支付方案进行讨论,侧重于支付的通用性和便利性,但是通过充电桩的插枪口与车辆进行交互达到的支付效果,其充电桩与其充电平台端通常属于同一厂家,对于用户充电订单来说充电桩平台端可以随意篡改订单数据,订单数据存在真实性问题,对于收单单位来说存在充电桩和充桩平台串通发生盗刷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车辆充电订单的安全性的车辆充电支付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充电支付方法,应用于综合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可信网关上报的第一充电电量,所述可信网关上报的第一充电电量是由充电桩实时发送至可信网关的,且所述第一充电电量与车辆标识对应;
接收充电桩平台上传的支付订单,所述支付订单是所述充电桩平台根据所述可信网关上报至所述充电桩平台的第二充电电量中的最新充电电量生成的,且所述支付订单与车辆标识对应;
根据所述可信网关上报的第一充电电量中的最新充电电量生成支付金额;
当相同所述车辆标识对应的所述支付金额与所述支付订单匹配时,判定所述支付订单可信,并根据支付账户执行所述支付订单的支付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支付操作的支付结果发送至用户终端,以使得所述用户终端判断本次充电桩的充电电量和所述支付结果是否匹配,当所述本次充电桩的充电电量和所述支付结果匹配,判定所述支付订单可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的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携带有支付账户和车辆标识;
绑定所述支付账户和所述车辆标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信网关发送的充电请求,所述充电请求是充电桩识别车辆标识后生成并发送至所述可信网关的;
对所述充电请求进行校验;
当校验成功时,向所述可信网关发送校验成功的信息,以使得所述可信网关在接收到校验成功的信息后,向所述充电桩平台发送充电请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充电支付方法,应用于充电桩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可信网关上报的第二充电电量,所述可信网关上报的第二充电电量是由充电桩实时发送至可信网关的,且所述第二充电电量与车辆标识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79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