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67729.9 | 申请日: | 2021-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3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斌;刘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G09G3/32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黄舒悦 |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器件 驱动 电路 背光 模组 以及 显示 面板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器件、发光控制模块、驱动晶体管、数据信号写入模块、第一补偿模块、第二补偿模块以及第三补偿模块。其中,通过第一补偿模块可以对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通过第二补偿模块可以对发光器件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通过第三补偿模块可以对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压降进行补偿,从而可以解决发光器件驱动电路中存在的发光器件亮度衰减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显示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装置主要分为无源驱动以及有源驱动两种方式。其中,无源驱动方式优势在于成本低廉,但是因为交叉串扰的存在难以实现高分辨率,且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瞬态电流过大造成电源以及显示装置使用寿命较短。而有源式驱动对应每个像素配备一个薄膜晶体管,电容的存在使其避免了交叉串扰和瞬态电流过大的问题,因此,现有的显示装置通常采用有源驱动的方式,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寿命,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功耗。
其中,当显示装置采用有源驱动时,由于发光二极管会处于长时间工作的状态,因此会发生驱动晶体管阈值电压偏移的问题。为解决阈值电压偏移问题,引入了补偿电路设计。比如,三星等公司通常采用4T1C发光器件驱动电路来实现阈值电压的内部补偿。但是这些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扫描信号较多,时序复杂,且无法补偿发光器件的阈值电压和电源信号的压降变异。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使其不仅能够实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的内部补偿,还能够补偿发光器件的阈值电压以及电源信号的压降变异是现有面板厂家需要努力攻克的难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能够解决现有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无法补偿发光器件的阈值电压以及电源信号的压降变异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驱动电路,包括:
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串接于第一电源信号与第二电源信号构成的发光回路;
发光控制模块,发光控制模块接入发光控制信号,并串接于所述发光回路,所述发光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发光回路导通或者截止;
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串接于所述发光回路,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节点;
数据信号写入模块,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模块接入数据信号以及第一扫描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数据信号写入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的控制下输送所述数据信号至所述第一节点;
第一补偿模块,所述第一补偿模块接入第二扫描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补偿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
第二补偿模块,所述第二补偿模块接入第三扫描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补偿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发光器件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
第三补偿模块,所述第三补偿模块接入第四扫描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电源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补偿模块用于在所述第四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对所述发光器件驱动电路的压降进行补偿。
在本申请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中,所述发光器件驱动电路还包括初始化模块,所述初始化模块接入第五扫描信号以及所述第一电源信号,并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初始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五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初始化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
在本申请所述的发光器件驱动电路中,所述初始化模块包括初始化晶体管,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栅极接入所述第五扫描信号,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源极接入所述第一电源信号,所述初始化晶体管的漏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77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植树车
- 下一篇:一种基于消费者的体验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