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姿势识别及电子护具监测的搏击计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7534.4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60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邓皓;李伟;李宇;樊晓屏;李希;李小兵;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显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功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71/06 | 分类号: | A63B71/06;A63B7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辰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2 | 代理人: | 秦华云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宾市叙***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姿势 识别 电子 护具 监测 搏击 计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姿势识别及电子护具监测的搏击计分系统及方法,包括电子护具、上位机接收端、高速运动相机和计分系统,电子护具内部具有电子护具内置终端,电子护具内置终端与上位机接收端通信连接;上位机接收端、高速运动相机分别与计分系统通信连接;计分系统包括击打评分模块和击倒评分模块,击倒评分模块根据高速运动相机所拍摄的视频进行逐帧是否为击倒姿势判定及击倒阈值倒计时,计分系统根据击倒评分模块、击打评分模块计算得出胜负结果。本发明通过各个部位的电机护具进行击打受力监测,通过高速运动相机进行姿势识别,然后计分系统根据击打受力监测、姿势识别数据进行综合计分判定,然后输出比分结果和胜负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竞技比赛,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姿势识别及电子护具监测的搏击计分系统及方法,特别涉及采用压电薄膜和电磁感应线圈确定击打部位、利用相机完成图像采集、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打击动作判定,通过自动计分系统完成计分。
背景技术
搏击是一种体育竞技运动,其中跆拳道是普遍流行的体育运动,一般运动员需要佩上适当护具以备比赛,护具顾名思义是用作保护身体,以减少伤害为主者,护具包括了头盔、护手胫、护脚胫、护脚背、护胸、护档、护阴及护手。当中护手及护脚背较不常用;用具方面,运动员训练的时候需要使用踢靶,例如防御靶、速度靶等以提高脚在使用足技时的力度、速度及准确度。现有护具大多仅能实现保护身体作用,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姿势识别算法的不断应用,利用相机采集图像,实时判断被检测人员的动作姿态,其在跆拳道运动没有得到很好应用,故此现有跆拳道搏击计分大多由裁判判定,比赛中人为计分因素较大,计分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受到较大争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姿势识别及电子护具监测的搏击计分系统及方法,通过各个部位的电机护具进行击打受力监测,通过高速运动相机进行姿势识别,然后计分系统根据击打受力监测、姿势识别数据进行综合计分判定,然后输出比分结果和胜负结果。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姿势识别及电子护具监测的搏击计分系统,包括电子护具、上位机接收端、高速运动相机和计分系统,所述电子护具内部具有电子护具内置终端,所述电子护具的电子护具内置终端与上位机接收端通信连接;所述上位机接收端、高速运动相机分别与计分系统通信连接;所述计分系统包括击打评分模块和击倒评分模块,所述击倒评分模块根据高速运动相机所拍摄的视频进行逐帧是否为击倒姿势判定及击倒阈值倒计时,所述击打评分模块根据电子护具所上传的击打受力监测结合击打评分规则数据库计算得出击打比分结果,所述计分系统根据击倒评分模块、击打评分模块计算得出胜负结果。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本发明搏击计分系统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计分系统连接,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击打比分结果、击倒倒计时、胜负结果。
优选地,所述电子护具包括护甲和护头,所述电子护具的电子护具内置终端通过蓝牙传输方式与上位机接收端之间通信传输。
优选地,本发明搏击计分系统还包括与计分系统、显示屏连接的比赛设定模块,所述比赛设定模块实现对包括比赛时间、暂停时间、比赛规则、加赛规则在内的设置与输入,比赛规则包括击打评分规则、击倒阈值。
优选地,所述电子护具的护甲包括上护甲、下护甲。
优选地,所述电子护具内置终端由压电薄膜及电磁线圈组合而成。
一种基于姿势识别及电子护具监测的搏击计分方法,包括搏击计分系统,其方法如下:
A、双方选手穿戴好电子护具并安装好高速运动相机,启动搏击计分系统并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显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功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宜宾显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功夫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75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