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上油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66927.3 | 申请日: | 2021-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4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峰;杨文涛;林岩;齐志军;霍兆明;赵敬东;尚晓明;宋立志;王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成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B3/04 | 分类号: | D06B3/04;D06B1/16;D06B2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于振强;周祥玲 |
| 地址: | 264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碳纤维 上油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油辊、多棱辊、传动辊、上油浴槽、上油循环系统、脱盐水补加系统、浓油补加系统,所述上油辊表面为网孔式,所述多棱辊安装在所述上油辊内部,所述传动辊设在所述上油辊上方,所述传动辊与所述上油辊为90度角切线,所述脱盐水补加系统、上油循环系统和所述浓油补加系统均与所述上油浴槽连接,所述上油辊和所述多棱辊上分别连接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新型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棱辊表面设有凸棱,所述上油辊内部设有与所述凸棱尺寸匹配的凹槽,通过所述凸棱安装在所述凹槽内实现所述上油辊与所述多棱辊的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新型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辊包括后导丝辊和前导丝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新型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浴槽外设有夹套,所述夹套上连接冷冻水进水系统和回水管路;所述上油浴槽上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底面高于所述上油辊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新型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循环系统包括循环管路、循环泵、过滤器和排放阀,所述脱盐水补加系统包括水管与浮球阀,所述浮球阀连接在所述水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新型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I和电机II,所述电机I与所述上油辊连接,所述电机II与所述多棱辊连接,所述电机II采用变频电机,所述电机II与所述电机I的运行方向相反。
7.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6任一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上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
(1)开启浓油补加系统向上油浴槽内加入油剂,同时开启脱盐水补加系统向上油浴槽内补加脱盐水;
(2)当上油浴槽内达到设定液位时,开启上油循环系统的循环泵,上油浴槽内的油剂和脱盐水在循环泵的作用下经过过滤器再进入上油浴槽;
(3)当液位达到溢流槽底面时,调整上油浴槽的浓度到设定值,停止浓油补加系统和脱盐水补加系统工作,油剂循环系统建立完毕;
(4)分别启动电机I和电机II,带动上油辊和多棱辊转动,搅拌上油浴槽内的油剂;
(5)丝束经过前导丝辊进入到上油浴槽内,首先与油剂浸浴式接触上油,然后与上油辊接触,在多棱辊的作用下,油剂通过上油辊的网孔喷射到丝束内部,丝束围绕上油辊接触辊面1/2后经后导丝辊出上油工序,同时开启浓油补加系统设定好补加量,运行上油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新型上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II的转速为25-75转/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成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荣成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69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