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涌水坑中坑基础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4598.9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45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满;李智;翟明强;逄胜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6 | 分类号: | E02D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邵盼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坑 基础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涌水坑中坑基础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围绕涌水点挖掘集水浅坑,并砌筑围挡结构;在坑中坑边缘坡面上挖掘集水井;在坑中坑基底上挖掘引水渠,引水渠的一端连通集水浅坑,引水渠的另一端连通集水井;在引水渠内砌筑引水暗道,引水暗道的一端连通围挡结构的开口,引水暗道的另一端连通集水井下端;将滤水桶放入集水井,滤水桶上端设置开口,滤水桶下端设置滤水孔,将潜水泵放入滤水桶内并向外排水;完成表面处理及防水处理后,抽出潜水泵,并封闭滤水桶,向坑中坑浇筑基础混凝土。通过上述方法,在基底设置集水浅坑进行抽排水,不扩大涌水点,暗排水路径短工程量小、实现坑中坑无水作业,保证了基础正常施工,涌水处理经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涌水坑中坑基础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室基坑大面开挖后,地下室内的结构集水坑、电梯井等,其标高仍比地下室底板低,这些部位仍需要向下开挖,则会形成坑中坑。基坑开挖至底部后,虽然有基坑降排水措施,其地下裂隙水极易在接近地下水位的坑中坑部位出现涌漏,形成涌水,严重影响基础施工。这种现象在不均匀地质的深基坑工程、明排水的浅基坑工程比较容易出现。出现坑中坑涌水,则必须处理涌水点,疏干坑底才能进行基础施工。
现有技术中,会在坑底设置集水暗坑,再设置暗渠将涌水引至基坑周边排水沟、集水井。但是坑底已出现涌水点,在涌水点向下开挖集水暗坑,容易扩大涌水造成大范围突涌,其引水处理措施将失效。同时集水暗渠的引水路径较长,工程量较大,效率低且不经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涌水坑中坑基础施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涌水坑中坑基础施工方法,在基底设置集水浅坑进行抽排水,不扩大涌水点,暗排水路径短工程量小、实现坑中坑无水作业,保证了基础正常施工,涌水处理经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涌水坑中坑基础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围绕涌水点挖掘集水浅坑,并在所述集水浅坑内围绕所述涌水点砌筑围挡结构;
在坑中坑边缘坡面上挖掘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下端位于坑中坑基底之下;
在所述坑中坑基底上挖掘引水渠,所述引水渠的一端连通所述集水浅坑,所述引水渠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集水井,所述引水渠底面低于所述集水浅坑底面;
在所述引水渠内砌筑引水暗道,所述引水暗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围挡结构的开口,所述引水暗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集水井下端;
将滤水桶放入所述集水井,所述滤水桶上端设置开口,所述滤水桶下端设置滤水孔,将潜水泵放入所述滤水桶内并向外排水;
完成表面处理及防水处理后,抽出所述潜水泵,并封闭所述滤水桶,向坑中坑浇筑基础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围挡机构包括紧密围绕所述涌水点的多个长砖,多个所述长砖沿径向布置且呈放射性排布,相邻所述长砖之间填筑砂浆,所述引水暗道由多个小砖砌筑。
优选地,所述集水浅坑为深度5cm的圆坑,所述引水暗道高度20cm,且所述引水暗道上端面与所述坑中坑基底平齐。
优选地,所述集水井为圆台形井,且侧壁抹灰,所述圆台形井高度50cm,底净宽40cm,顶净宽30cm,且所述圆台形井底面低于所述坑中坑基底20cm。
优选地,所述表面处理及防水处理包括步骤:
修整所述滤水桶周围土体及所述坑中坑基底,进行垫层混凝土浇筑;
砌筑坑中坑侧壁砖胎膜并抹灰;
在所述滤水桶周围剔出凹槽,内灌非固化沥青,在所述滤水桶周围涂刷非固化沥青,然后铺贴加强防水卷材,完成后铺贴大面防水卷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45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