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百公斤级微小卫星的主承力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3896.6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1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廖文和;王源麟;杨海波;张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17;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斤 微小 卫星 主承力 框架 结构设计 方法 | ||
1.一种百公斤级微小卫星的主承力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分析总装布局要求,结构坐标系方向与总体坐标系布局一致,+X方向为卫星在轨飞行方向,+Z方向为卫星在轨飞行对地方向,+Y由+X和+Z由右手法则确定;
所述百公斤级微小卫星的主承力框架由7个舱板构成,分别为-X舱板(1)、+X舱板(2)、中X舱板(3)、-Y舱板(4)、+Y舱板(5)、-Z舱板(6)和+Z舱板(7); +Y舱板(5)、-Z舱板(6)、-Y舱板(4)和+Z舱板(7)均为长方形,并沿顺时针方向围成两端开口的子框架,-X舱板(1)、中X舱板(3)和+X舱板(2)依次等间距设置在子框架内,其中-X舱板(1)和+X舱板(2)位于子框架的开口端;
确定各舱板上的单机(8)情况,确定各舱板的设计方式:拓扑优化设计的-X舱板(1),以及常规设计的+X舱板(2)、中X舱板(3)、-Y舱板(4)、+Y舱板(5)、-Z舱板(6)和+Z舱板(7);
步骤2,建立整星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空间变轨的力学条件加载,对主要承载固体推进系统的-X舱板(1)进行拓扑优化仿真分析,得到拓扑优化有限元分析结果;
步骤3,参考拓扑优化有限元分析结果,对-X舱板(1)进行细化设计,设计原则为,细化后的-X舱板(1)的边界平整规则易加工,并且外包络大于拓扑优化分析结果模型;
步骤4,对舱板(2~7)进行常规设计,对应每个单机(8),在其所在常规设计的舱板(2~7)上设计一个中空矩形区域作为单机(8)安装面,根据各单机(8)质量设计舱板边缘距离其对应单机(8)安装部位的间距,将各中空矩形区域连接以完成各舱板(2~7)的常规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公斤级微小卫星的主承力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确定各舱板上的单机(8)情况,确定各舱板的设计方式,具体如下:
步骤1.1,确定整星框架尺寸:设卫星整体框架X向长度
步骤1.2,根据单机(8)与受力特征确定需拓扑优化的舱板;所述百公斤级微小卫星共包含22个单机(8),以“第n单机”表示,其中单机序号n = 1 ~ 22;根据各舱板上载有的单机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公斤级微小卫星的主承力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建立整星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空间变轨的力学条件加载,对主要承载固体推进系统(9)的-X舱板(1)进行拓扑优化仿真分析,得到拓扑优化有限元分析结果,具体如下:
步骤2.1、建立整星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整星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划分方法为:舱板与作为连接件的分离机构和支架均为六面体网格,将舱板均为两层网格;其余单机(8)采用自由离散的网格划分方式;
步骤2.2、加载力学环境:加载4g大小的+X方向加速度,由于有限元软件ANSYS-Workbench无法对惯性力进行拓扑优化分析,因此将惯性力分散至各个单机(8)和舱板(1~7),转换为静力分别进行加载;
步骤2.3,设置拓扑优化目标为保留30%~50%体积,并进行拓扑优化仿真,得到拓扑优化分析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38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