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消除单播与广播传输距离差异的自适应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3823.7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9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瞿卿;周斌;马世乾;王天昊;金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08;H04W52/14;H04W52/24;H04B1/69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杨怡清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消除 广播 传输 距离 差异 自适应 补偿 方法 | ||
1.一种用于消除窄波束单播与圆波束广播传输距离差异的自适应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设定下行通信中数据信道的发射功率谱密度初始值以及控制信道的发射功率谱密度初始值,基站根据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功率谱密度初始值和所述控制信道的发射功率谱密度初始值与用户端建立通信;
步骤S2,在基站和所有用户端建立相同的扩频码本,扩频码本中包括不同长度的扩频码、不同长度的扩频码对应的序号以及不同长度的扩频码对应的扩频增益;
步骤S3,用户端计算各自对应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接收功率谱密度差值,并将该差值反馈给基站;
步骤S4,基站接收所有用户端对应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接收功率谱密度差值,并获取接收功率谱密度差值的统计量;
步骤S5,将所述接收功率谱密度差值的统计量与一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接收功率谱密度差值的统计量大于等于所述预设门限值,进行步骤S6;否则进行步骤S7;
步骤S6,在所述扩频码本中查找出最接近且不大于所述接收功率谱密度差值的统计量的扩频增益,按照所述扩频增益对应的扩频码长度对控制信道的信号进行扩频编码,获取扩频后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接收功率谱密度差值,返回步骤S4;
步骤S7,保持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总发射功率不变,调整数据信道的发射功率谱密度和控制信道的发射功率谱密度,以使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接收功率谱密度差值为0;
步骤S8,在所述扩频码本中确定所述步骤S6获取的扩频码长度对应的序号,基站将该序号以及控制信道的公共信号通过圆波束广播给所有用户端,并将数据信道的数据信号通过窄波束单播与用户端通信;
步骤S9,用户端根据接收到的序号在所述扩频码本中查找对应的扩频码,根据查找出的扩频码对接收到的控制信道的公共信号解扩,并测量对应的数
据信道的接收功率谱密度值以及控制信道的接收功率谱密度值,返回步骤S3,直至用户端接收到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接收功率谱密度差值为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窄波束单播与圆波束广播传输距离差异的自适应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道的发射功率谱密度初始值SD和所述控制信道的发射功率谱密度初始值SC分别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表示数据信道的信噪比,表示控制信道的信噪比,GTC表示圆波束增益,GR表示用户端接收天线增益,Lc表示馈线损耗,Lb表示人体损耗,Lp表示建筑物穿透损耗,Mf表示阴影衰落余量,MI表示干扰余量,NF表示用户端射频噪声系数,PLmax表示最大链路损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消除窄波束单播与圆波束广播传输距离差异的自适应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大链路损耗PLmax计算公式为:
PLmax(dB)=13.54+39.08lg(d3D)+20lg(fc)-0.6(hUT-1.5),
式中,d3D表示基站天线到用户端天线的直接距离,d2D表示基站的覆盖距离,fc表示载波中心频率,hUT表示用户天线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窄波束单播与圆波束广播传输距离差异的自适应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用户端对应的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接收功率谱密度差值Δi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表示用户端i对应的数据信道的接收功率谱密度值,表示用户端i对应的控制信道的接收功率谱密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38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