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残余应力冷成型高强钢S700MC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63619.5 | 申请日: | 2021-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1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娟;李红俊;李俊生;路殿华;贾改风;周建川;姚政;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12;C22C38/14;C22C38/06;B21B1/46;B21B37/74;C21D1/26;C21D8/02;C21D1/84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桂琴 |
| 地址: | 056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残余 应力 成型 高强 s700mc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低残余应力冷成型高强钢S700MC,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成型高强钢S700MC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060~0.080%,Si:0.10~0.20%,Mn:1.70~2.00%,P≤0.015%,S≤0.004%,Nb:0.045~0.065%,Ti:0.120~0.150%,B:0.0008-0.0015%,Als:0.015~0.045%,N≤0.005%,余量为Fe和允许范围内杂质。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残余应力冷成型高强钢S700MC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连铸、铸坯加热、轧制、层流冷却、卷取、入库缓冷、罩退;其中所述罩退工序,罩退温度为250~350℃,加热时间为8.0~9.5小时,冷却时间为7.5~8.5小时,当罩退炉温度低于70℃时将钢卷吊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残余应力冷成型高强钢S700MC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工序,连铸采用动态轻压下,加大凝固末端压下量,根据拉速确定末端位置手动调节末端压下量,在普通轻压下量增大2.0-2.4mm,分4个段,每个段增加0.5-0.6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残余应力冷成型高强钢S700MC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工序,铸坯入炉温度控制在650-720℃,铸坯加热温度为1250-1280℃,加热时间为200-250min。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残余应力冷成型高强钢S700MC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工序,粗轧采用R1+R2双机架3+5道次,控制粗轧出口温度1025-1075℃,累计压下量为75-84%;精轧开轧温度为960-1040℃,终轧温度控制在840~88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残余应力冷成型高强钢S700MC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流冷却工序,冷却水温控制在26~30℃,冷却速度控制在30~45℃/s。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残余应力冷成型高强钢S700MC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工序,针对不同的厚度规格采取不同的冷却模式及卷取温度,具体如下:
当热轧成品厚度≤5.0mm时,头部1/2冷却,卷取温度控制在610-630℃;
5.0mm<当热轧成品厚度≤10.0mm时,头部3/4冷却,卷取温度控制在590-610℃;
10.0mm<当热轧成品厚度≤12.0mm时,头部集中冷却,卷取温度控制在570-59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残余应力冷成型高强钢S700MC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库缓冷工序,带钢卷取后及时吊装至缓冷坑缓冷,入坑温度550-580℃,缓冷时间24-36h,冷却速率15-20℃/h,出坑温度≤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未经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36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