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识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62885.6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5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戴伟;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V40/10 | 分类号: | G06V40/10;G06F40/186;G06F16/25;G06F16/215;G06F16/23;G06F40/134;G06F3/147;G06T17/00;A61L2/18;A61L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张国栋 |
地址: | 43500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人工智能 识别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识别装置,包括箱体、识别仪、智能识别系统,所述识别仪由一个机械臂带动,所述机械臂的臂杆部分设有液压缸,在机械臂末端连接摆臂杆通过步进电机实现摆臂,本发明通过对采集的人体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提高了智能识别的识别效率,当智能识别完成后,通过复位弹簧的复位效果使得连接挡板沿方形槽的内侧壁向一侧滑动,进而使得消毒液喷头喷洒消毒液,实现对识别板的有效的清理消毒,保证了识别板的清洁度,提高了识别效率,防止了病毒通过识别板进行传播,保护了人员的健康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也在迅速增加,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方便地获取需要的信息,而支持我们去进行信息获取的基础技术保障就是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有效结合。想要使人工智能更加便捷地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必须以大数据为技术基础,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各种数据的收集、分析,促使人工智能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
传统的人工智能识别装置,在进行指纹识别时,都是通过同一个指纹识别板进行指纹采集,无法做到对使用后的识别板进行有效清理消毒,容易出现病毒通过识别板传染到健康的人身上的问题,对人员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识别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现有人工智能识别装置中的指纹识别板不能在使用后进行有效清理消毒,容易出现病毒通过识别板传染到健康的人身上的问题,对人员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识别装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识别装置设置有:
箱体;
所述箱体外侧设置有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通过信息采集器对人体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信息传递到识别仪;
所述识别仪通过机械臂安装在箱体的内部,用于根据采集的人体信息进行智能识别,所述识别仪内的智能识别系统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与互联网连接,通过比对大数据的数据实时更新实现智能识别数据库;
所述箱体外形为长方体,后面设有消毒液安装瓶和蓄电池存放箱,在前面设有检测箱和显示屏,所述消毒液安装瓶通过连接管路与指纹识别板上侧的消毒液喷头连接;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在对人体信息进行采集后,首先对人体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
将采集的人体信息数据依据ETL处理方法进行数据的抽取、转换、加载的预处理;
进行数据格式标准化处理,清除异常数据和重复数据,进行错误纠正;
将多个相同数据源中的数据结合起来统一存储,通过平滑聚集和规范化方式将数据转换成适用于进行智能识别的数据形式。
进一步,所述ETL处理方法包括:基于计算单元动态编排形成作业,以及基于Spark内存计算引擎,将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加载逻辑转化为支持图形化的参数配置。
进一步,所述数据格式标准化处理包括:
用于根据预设的文本格式模板完成文本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将图像数据根据预设的调节方式进行图像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完成数据格式标准化处理后的目标数据生成对应的目标数据源数据超链接,并锁定该超链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理工学院,未经湖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28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腰部传动机构及人形机器人
- 下一篇:麻将机及其平推上牌装置和上牌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