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电驱动液阻阵列先导式流量伺服阀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2802.3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4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张宏程;马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6K11/07;F16K31/00;F16K31/4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韩天宇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电 驱动 阵列 先导 流量 伺服 | ||
1.一种压电驱动液阻阵列先导式流量伺服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阀芯、第一复位弹簧、以及压电控制模块;
所述阀体内设有阀腔、控制腔、操作腔和冷却腔,其中,阀腔、控制腔、操作腔、冷却腔均成圆柱状,且控制腔、操作腔、冷却腔依次同轴;
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腔内,包含中心杆以及第一至第四活塞头,其中,所述第一至第四活塞头通过所述中心杆依次同轴固连,能够在所述阀腔内自由滑动;所述第一至第四活塞头将所述阀腔依次分割为第一至第五油腔;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五油腔内,其一端和所述阀腔的端壁相抵、另一端和所述阀芯的第四活塞头相抵;
所述阀体的侧壁上设有和所述阀腔相联通的A孔、P孔、B孔、O孔,其中,A孔和所述第三油腔相联通,B孔和所述第四油腔相联通,P孔、O孔分别对应设置在阀芯处于零位时第三活塞、第四活塞所在处,且阀体的侧壁在阀芯处于零位时第三活塞所在处还设有第一油口,阀体的侧壁在第五油腔处设有第二油口;
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联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第一管道、用于联通第一油腔和冷却腔的第二管道、用于联通第二油腔和控制腔远离操作腔一侧端壁的第三管道、用于联通控制腔侧壁和第二管道中部的第四管道、用于联通P孔和第一管道中部的第五管道、用于联通O孔和第一油口的第六管道、用于联通O孔和第二油口的第七管道、以及用于联通冷却腔和第五油腔的第八管道;
所述第一管道两端均设有固定液阻,所述第二管道靠近第一油腔的一端也设有固定液阻;
所述P孔作为进油口和外部油源联通,O孔作为回油孔和外部回油箱联通,A孔和需要驱动的单杆液压缸无杆一侧的接口相连,B口和需要驱动的单杆液压缸有杆一侧的接口相连;
所述第五油腔始终通过第七管道和外部回油箱联通;第三油腔始终通过A孔和需要驱动的单杆液压缸无杆一侧的接口联通,第四油腔始终通过B孔和需要驱动的单杆液压缸无杆一侧的接口联通;
当阀芯处于零位时,P孔、O孔关闭;
当阀芯被驱动由第一活塞头朝第四活塞头方向运动时,第三油腔通过P孔和外部油源联通,第四油腔通过O孔和外部回油箱联通,第六管道关闭;
当阀芯被驱动由第四活塞头朝第一活塞头方向运动时,第三油腔通过第六管道、P孔和外部油源联通,第四油腔通过P孔和外部油源联通;
所述控制腔和操作腔之间沿控制腔的轴线设有相互联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操作腔和冷却腔之间沿操作腔的轴线设有相互联通的第二通孔;
所述压电控制模块包含包括压电叠堆、第二复位弹簧、挡板和随动活塞;
所述压电叠堆设置在所述冷却腔内,一端和所述冷却腔远离第二通孔的端壁相抵、另一端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操作腔内和所述挡板的一侧固连;所述压电叠堆外侧设有隔水层且压电叠堆在第二通孔处和所述冷却腔密闭滑动连接;
所述随动活塞的活塞头设置在所述控制腔内,随动活塞的活塞缸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入所述操作腔内和所述挡板的另一侧固连;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套在所述随动活塞的活塞杆上,一端和所述操作腔远离第二通孔的端壁相抵、另一端和所述挡板相抵;
所述压电叠堆用于驱动所述随动活塞在控制腔内滑动以控制第四管道通过控制腔和第三管道之间的开合程度,进而调整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之间的压差驱动阀芯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驱动液阻阵列先导式流量伺服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活塞的活塞杆和第一通孔之间设有动密封格莱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驱动液阻阵列先导式流量伺服阀,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油腔远离第二油腔的侧壁上,用于测量所述阀芯的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28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