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61792.1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8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彭泽霖;吴文锋;秦应霞;高启迪;张高纶;卢金树;王超;苑文涛;王琼;苏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1/38 | 分类号: | B63B1/38;B01D29/03;B01D29/64;F16F15/08;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船舶 气幕减阻 节能 装置 | ||
1.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舶(1)、上层气幕组件(4)和喷气头(5),所述船舶(1)的底部后方安装有船尾气幕组件(2),且船舶(1)的底部前方安装有船头气幕组件(3),所述上层气幕组件(4)安置于船尾气幕组件(2)和船头气幕组件(3)的上侧,所述船尾气幕组件(2)包括船尾气泵(201)、船尾注气管(202)、船尾气阀(203)、船尾稳压腔(204)、船尾输气管(205)和船尾次级阀(206),所述船尾气泵(201)的一侧连接有船尾注气管(202),且船尾注气管(202)的中部安装有船尾气阀(203),所述船尾注气管(202)的另一侧安装有船尾稳压腔(204),且船尾稳压腔(204)的一侧连接有船尾输气管(205),所述船尾输气管(205)与船尾稳压腔(204)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船尾次级阀(206),所述喷气头(5)安装于船尾输气管(205)的下方,且喷气头(5)的中部下方及侧边下方分别安装有主气幕喷口(6)和侧气幕喷口(7),所述船尾输气管(205)的下方外侧安装有定位外环(9),且定位外环(9)的内壁固定有柔性垫层(10),所述定位外环(9)之间连接有加强防护网(13);所述船头气幕组件(3)包括船头气泵(301)、船头注气管(302)、船头气阀(303)、船头稳压腔(304)、船头输气管(305)和船头次级阀(306),所述船头气泵(301)的一侧连接有船头注气管(302),且船头注气管(302)的中部安装有船头气阀(303),所述船头注气管(302)的另一侧安装有船头稳压腔(304),且船头稳压腔(304)的一侧连接有船头输气管(305),所述船头输气管(305)与船头稳压腔(304)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船头次级阀(306);所述上层气幕组件(4)包括上层气泵(401)、上层注气管(402)、上层气阀(403)、上层稳压腔(404)、上层输气管(405)和上层次级阀(406),所述上层气泵(401)的一侧连接有上层注气管(402),且上层注气管(402)的中部安装有上层气阀(403),所述上层注气管(402)的另一侧安装有上层稳压腔(404),且上层稳压腔(404)的一侧连接有上层输气管(405),所述上层输气管(405)与上层稳压腔(404)之间的连接处安装有上层次级阀(406);
所述侧气幕喷口(7)关于喷气头(5)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有四个,且侧气幕喷口(7)通过喷气头(5)与船尾输气管(205)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喷气头(5)的内部安装有防堵组件(8),且防堵组件(8)包括侧连杆(801)、旋转杆(802)、螺旋扇叶(803)、防堵刷(804)和过滤网(805),所述侧连杆(801)与喷气头(5)的内壁滑动连接,且侧连杆(801)的中部下方安装有旋转杆(802),所述旋转杆(802)的外侧固定有螺旋扇叶(803),且旋转杆(802)的底部固定有防堵刷(804),所述主气幕喷口(6)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过滤网(805);所述旋转杆(802)通过侧连杆(801)与喷气头(5)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旋转杆(802)底部防堵刷(804)的下侧面与过滤网(805)的上侧面相贴合;所述定位外环(9)的两端上侧安装有衔接组件(11),且衔接组件(11)包括固定框(1101)、固定板(1102)、防滑层(1103)和定位螺栓(1104),所述固定框(1101)的上方焊接有固定板(1102),且固定板(1102)的上侧设置有防滑层(1103),所述固定板(1102)的两侧均贯穿有定位螺栓(1104);所述固定框(1101)的内部安装有减震组件(12),且减震组件(12)包括减震弹簧(1201)、抵压框(1202)和弹性水圈层(1203),所述固定框(1101)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减震弹簧(1201),且减震弹簧(1201)的顶端固定有抵压框(1202),所述固定框(1101)的内部中间设置有弹性水圈层(1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尾输气管(205)与船头输气管(305)之间的内径尺寸一致,且船尾输气管(205)与船头输气管(305)之间为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船舶气幕减阻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输气管(405)与船尾输气管(205)之间呈平行状结构,且上层输气管(405)之间为等距离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617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