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尾气排放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58501.3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6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茂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盛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4 | 分类号: | B01D53/94;B01D53/78;B01D53/74;B01D50/60;B01D53/5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潍坊诺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9 | 代理人: | 邓鸣 |
地址: | 276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尾气 排放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尾气排放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机构、过滤筒、离心净化机构以及初步净化机构,盆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内筒,且盆体的内部通过隔离板隔离成多个环形区域;环形内筒的下部开设有用于内外环区域相通的透孔,离心净化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圆形筒,弧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双层网孔式的折流板,若干双层网孔式的折流板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填充物,圆形筒的内部还安装有紫外线灯;过滤筒包括筒体,筒体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橡胶圈,锥形过滤网的下端与筒体的下端口部固定连接;还包括有DSP控制器,DSP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电动液压推杆的电控端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能耗低,占用空间小,适用于船舶尾气净化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船舶尾气排放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世界货物运输中,海洋运输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海洋货物运输具有通行能力大、运输量大、运费低廉、对货物的适应性强、速度较低、风险较大等特点。目前,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国进出口货物运输总量的90%都是利用海洋运输。
随着运输船舶数量的剧增,船舶排放污染物对大气环境和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也日趋严重。船舶柴油机燃烧排放的尾气主要以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2为主,为了减少船舶尾气中硫氧化物SO2、氮氧化物NO2及颗粒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少船舶燃料油中的硫含量和氮含量。
即使降低了船舶燃料油中的硫含量和氮含量,但在使用时,还是会释放大量的废气;而现有的通过对废气进行脱硫、脱氮、去除微粒的一体化装置体积又过大,能耗过高,不宜在船舶上进行使用;为此,亟需研究一种新型的船舶尾气排放净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船舶尾气排放净化装置,通过初步净化机构的盆体、环形内筒以及隔离板将盆体内部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放入不同的废气净化溶液,且溶液表面均能够与废气接触并吸收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且利用环形过滤布能够过滤掉废气中的颗粒,起到初步吸收净化的作用,整个过程无需人力过多干预,使用方便;通过在离心净化机构的双层网状式折流板中加入不同的填充物,能够有针对性地、分阶段性地、先后顺序地去除有害气体,且利用离心力作用进一步去除颗粒杂质;同时利用紫外线催化纳米级二氧化钛能够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针对性地去除主要有害气体硫氮氧化物;通过过滤机构最后精细化吸附净化,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更换过滤筒,无需人为干预,十分方便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船舶尾气排放净化装置,包括过滤机构、过滤筒、离心净化机构以及初步净化机构,
其中,所述初步净化机构包括集气罩和盆体,所述盆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内筒,且盆体的内部通过隔离板隔离成多个环形区域;所述环形内筒的下部开设有用于内外环区域相通的透孔,所述集气罩的下端以螺纹相连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环形内筒的上端,所述集气罩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内环体,所述内环体的外侧固定粘接有环形过滤布,所述环形过滤布的外侧固定粘接有外环体,所述外环体以螺纹相连的方式安装在所述集气罩的下端口部;所述集气罩的上部一侧连通设置有连接管;
所述离心净化机构包括一端封闭且水平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圆形筒,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圆形筒的一侧上部连通,所述圆形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呈螺旋式结构布局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双层网孔式的折流板,若干所述双层网孔式的折流板的内部分别安装有填充物,所述圆形筒的内部还安装有紫外线灯,所述圆形筒的一侧口部以螺纹相连的方式安装有盖板,且所述圆形筒的另一侧底部中心连通设置有导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盛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临沂盛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8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