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调节组件的专用于PE管热熔焊接的焊接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58199.1 | 申请日: | 2021-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1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沈阳;刘灿;林康淳;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9C65/02 | 分类号: | B29C65/02;B29C65/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调节 组件 专用 pe 熔焊 焊接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节组件的专用于PE管热熔焊接的焊接设备,涉及PE管热熔焊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移动底座;移动底座上表面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热熔机构;移动底座上表面对称滑动连接有两支撑机构;其中,支撑机构由支撑组件和夹持组件组成;支撑组件与夹持组件之间固定连接;夹持组件内部夹持有PE管。本发明通过推板、第一限位滑槽、齿条、环形槽道、热熔机构、齿环和支撑机构的设计,利用推板沿着第一限位滑槽水平滑动齿条,在齿条与齿环之间的螺纹配合下,驱使热熔机构进行转动,从而满足不同方向上的PE管的热熔焊接,无需人力挪动PE管至所需位置进行焊接,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热熔焊接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E管热熔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调节组件的专用于PE管热熔焊接的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PE管是中国的管材巿场上较常用的一种,塑料管道正在稳步发展,PE管、PP-R管、UPVC管都占有一席之地,其中PE管强劲的发展势头最为令人瞩目,PE管的使用领域广泛,其中给水管和燃气管是其两个最大的应用巿场,PE管具有优良的耐大多数生活和工业用化学品的特性。在PE管安装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对PE管进行对缝焊接。
但是,现有的焊接装置一般是手持式焊机,在焊接过程中通过人工对两根PE管的一端进行加热,然后将两根PE管进行对接,这种焊接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控制,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因为固定不好导致受热不均匀,从而导致焊接效果不好,影响安装质量;而且现有的PE管焊接设备在进行两根PE管的热熔焊接过程中,根据PE管所在位置,经常需要人力挪动PE管,将PE管移动至满足热熔焊接的方位,此方式不仅操作极其麻烦,灵活性差,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较高,导致焊接效率较低;另外,现有的PE管焊接设备功能单一,每次只能焊接一对PE管,待这对PE管完全焊接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对PE管的热熔焊接,从而大大降低了PE管热熔焊接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调节组件的专用于PE管热熔焊接的焊接设备,通过移动底座、热熔机构、支撑组件和夹持组件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PE管焊接设备在进行两根PE管的热熔焊接过程中,经常需要人力挪动PE管,将PE管移动至满足热熔焊接的方位,此方式不仅操作极其麻烦,灵活性差,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较高,导致焊接效率较低,现有的PE管焊接设备功能单一,每次只能焊接一对PE管,待这对PE管完全焊接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对PE管的热熔焊接,从而大大降低了PE管热熔焊接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调节组件的专用于PE管热熔焊接的焊接设备,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上表面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热熔机构;所述移动底座上表面对称滑动连接有两支撑机构;其中,所述支撑机构由支撑组件和夹持组件组成;所述支撑组件与夹持组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内部夹持有PE管。
进一步地,所述热熔机构包括有上下设置的两固定盘;两所述固定盘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
位于下方的所述固定盘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定位弹簧;所述定位弹簧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盘;
所述安装槽内底部与定位盘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伸缩部件,所述伸缩部件套设于定位弹簧内部;
所述定位盘上表面开有定位槽。
进一步地,位于上方的所述固定盘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其中,所述固定杆外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外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内壁固定安装有热熔板;
所述安装环外壁固定连接有定位球;所述定位球与定位槽配合使用;
所述安装环相对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靠近热熔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定位球配合使用;
所述定位板靠近复位弹簧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贯穿支撑杆一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81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