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α-鹅膏蕈碱人工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56985.8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0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胥传来;周升阳;匡华;徐丽广;孙茂忠;吴晓玲;刘丽强;马伟;朱建平;郝昌龙;宋珊珊;胡拥明;吴爱红;郭玲玲;胥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5/20 | 分类号: | C12N5/20;C07K16/44;C07K7/06;C07K14/765;C07K14/77;C07K14/795;C07K14/47;G01N33/577;G01N33/53;C12R1/91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杨慧林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鹅膏蕈碱 人工 抗原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细胞株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α‑鹅膏蕈碱人工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应用,属于食品安全免疫检测领域。以α‑鹅膏蕈碱与高碘酸钠反应得到具有醛基的产物为半抗原,并与载体蛋白偶联,得到完全抗原,得到一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同时对α‑鹅膏蕈碱和β‑鹅膏毒肽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IC50值分别为0.5ng/mL和1ng/mL,可实现对食品中α‑鹅膏蕈碱和β‑鹅膏毒肽残留量的检测,为食品中α‑鹅膏蕈碱和β‑鹅膏毒肽残留的免疫检测提供了原料,对于食物中毒的毒源鉴定、蘑菇中毒预防和中毒后的针对性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发明合成步骤简洁有效,完全可用于免疫分析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属于食品安全免疫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α-鹅膏蕈碱人工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应用。
背景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报告数千起蘑菇中毒事件,因此蘑菇食物中毒一直以来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大约80%的蘑菇中毒涉及未知的蘑菇种类。大多数致命病例归因于含有毒素的蘑菇。鹅膏毒肽(amatoxins,AMA)是一个双环八肽家族,在极端温度、pH值、烹饪或人体消化酶作用下不会失活。引起毒性的主要毒素是鹅膏毒素,最显著的是α-鹅膏毒素(α-AMA)和β-鹅膏毒肽(β-AMA)。它们是RNA聚合酶II的有效抑制剂,与RNA聚合酶Ⅱ的RBP1亚基结合形成一个复合体,使RBP1亚基降解,导致mRNA转录、阻止真核生物中的蛋白质合成。新鲜蘑菇中活性鹅膏毒素的人体LD50(估计为主要有毒鹅膏毒素的总含量)被认为约为0.1mg/kg。
此外,鹅膏毒肽引起的食物中毒易误诊且缺乏针对性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对于鹅膏毒肽中毒的救治尤为重要。
目前α-鹅膏蕈碱和β-鹅膏毒肽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仪器分析方法,包括毛细管电泳法(CE)、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等。其中LC-MS/MS能实现毒素的高通量精确分析而成为目前最主要的方法。已有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可比性和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存在检测通量低、假阳性、灵敏度低和基质效应严重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其在实验室以外作业中的应用。
因此制备α-鹅膏蕈碱抗体,建立免疫分析检测方法快速而有效地检测样品中的α-鹅膏蕈碱和β-鹅膏毒肽对于食物中毒的毒源筛查、蘑菇中毒注意事项和中毒后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α-鹅膏蕈碱人工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及应用。
一株分泌α-鹅膏蕈碱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已于2021年05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名称为单克隆细胞株FML,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336,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一种α-鹅膏蕈碱的半抗原,所述半抗原的结构式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α-鹅膏蕈碱的半抗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α-鹅膏蕈碱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高碘酸钠水溶液,室温避光搅拌反应得到所述α-鹅膏蕈碱的半抗原α-AMA。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DMF或DMSO。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α-鹅膏蕈碱与高碘酸钠质量比为2-8:5-30。
将α-鹅膏蕈碱的半抗原α-AMA溶液加入载体蛋白,室温黑暗搅拌。最后,加入硼氢化钠(NaBH4)(0.1M,在10mM氢氧化钠溶液中),下在黑暗中搅拌;然后用PBS溶液透析,除去未反应的α-鹅膏蕈碱的半抗原,得到α-鹅膏蕈碱包被原/免疫原(α-AMA-SP-Pro/α-AMA-SP-Pr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69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纹刀片
- 下一篇:一种安全的持久抗菌天然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