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钙镁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的选矿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56857.3 | 申请日: | 2021-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4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敬元;冯兴亮;马效轩;刘佳鹏;倪捷;纪宏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3B9/00 | 分类号: | B03B9/00;B03B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赵欣 |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钙镁硫氧 混合 型铜钴矿 选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钙镁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的选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硫化矿粗选;(2)硫化矿精选,获得硫化铜钴精矿;(3)氧化矿粗选,获得氧化铜钴粗精矿;(4)氧化铜钴粗精矿湿法炼铜。本发明通过分步浮选工艺分获得硫化精矿和氧化粗精矿,同时分离出大部分钙镁脉石矿物,获得的氧化铜钴粗精矿进入下一道湿法炼铜工序,经浮选富集后所需处理的矿量仅有原来的约30%,同时大幅度降低后续湿法浸出的酸耗,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选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钙镁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的选矿方法,尤其是一种针对含高钙镁脉石矿物的复杂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的选矿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氧化铜钴矿的主要处理工艺流程为破碎-磨矿-湿法工艺处理得到铜钴产品,硫化铜钴矿的主要处理工艺为破碎-磨矿-浮选得到硫化铜精矿再进一步处理。针对同时有氧化铜和硫化铜的高钙镁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由于硫化矿物无法被酸直接浸出,直接采用湿法工艺浸出率偏低;此外,高钙镁碱性脉石的存在也会大幅提升浸出酸耗,增加成本,降低生产工艺的经济性。本方法通过分步浮选工艺分获得硫化精矿和氧化粗精矿,同时分离出大部分钙镁脉石矿物,获得的氧化铜钴粗精矿进入下一道湿法炼铜工序,经浮选富集后所需处理的矿量仅有原来的约30%,同时大幅度降低后续湿法浸出的酸耗,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目的。
现有的一种氧化铜矿的浮选方法,氧化铜矿经棒磨、球磨,再经过弱磁选、强磁选系统进行磁选,再经过浮选和浓缩,最后分离得到氧化铜精矿和尾矿,未明确描述铜的回收率及精矿的铜品位;现有的一种氧化铜钴矿的选矿方法,氧化铜钴矿经氧化铜浮选得到氧化铜精矿和浮选尾矿,浮选尾矿进行磁选得到钴精矿和磁选尾矿,铜的回收率80%,钴的回收率70%,该方法适用的原料主要以氧化铜钴矿为主,未对硫化铜钴矿做进一步研究;一种回收复杂氧化铜矿的选冶联合处理方法,复杂氧化铜矿经硫化铜浮选、氧化铜浮选后得到硫化铜精矿和氧化铜精矿,氧化铜精矿和硫化铜矿浮选的矿泥一起经酸浸得到酸浸铜液,该方法流程长,药剂种类多、消耗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钙镁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的选矿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钙镁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的选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硫化矿粗选;(2)硫化矿精选,获得硫化铜钴精矿;(3)氧化矿粗选,获得氧化铜钴粗精矿;(4)氧化铜钴粗精矿湿法炼铜。
有益效果:本发明分步浮选工艺分获得硫化精矿和氧化粗精矿,同时分离出大部分钙镁脉石矿物,获得的氧化铜钴粗精矿进入下一道湿法炼铜工序,经浮选富集后所需处理的矿量仅有原来的约30%,同时大幅度降低后续湿法浸出的酸耗,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钙镁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的选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硫化矿粗选(含破碎磨矿);
1)原矿(主要成分Cu1.0%~3.5%,Co0%~0.5%,S0%~0.5%,CaO5%~20%,MgO5%~15%),经破碎磨矿成粒径小于0.074mm含量占70~80wt%的原矿浆;
2)一次粗选:上述原矿浆中依次添加NaHS 500g/t、戊钾黄药100~200g/t、2号油20~60g/t,搅拌1~2分钟;浮选2~5min,获得一次粗选中矿和一次粗选尾矿;
3)二次粗选:上述一次粗选尾矿浆中依次添加戊钾黄药50~100g/t、2号油7~14g/t,搅拌1~2分钟;浮选2~5min,获得二次粗选中矿和二次粗选尾矿。
S2、硫化矿精选,获得硫化铜钴精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68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