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向增效系统及具有航向增效系统的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51682.7 | 申请日: | 2021-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9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大卫;杨海鹏;马茹冰;皮正阳;成昌福;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64C5/02 | 分类号: | B64C5/02;B64C5/06;B64C9/00;B64C2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熊明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航向 增效 系统 具有 融合 布局 飞行器 | ||
1.一种航向增效系统,用于连接翼身融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撑、辅助发动机、垂尾及方向舵;
所述尾撑连接所述翼身融合体,所述尾撑中具有两端贯穿的容纳腔;
所述辅助发动机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并与所述尾撑连接;
所述垂尾与所述尾撑连接,所述垂尾中具有与所述辅助发动机的外涵道连通的通气管道,所述通气管道上具有延伸至所述垂尾的表面的至少一个出气口;
所述方向舵与所述垂尾活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包括进气管道和两个出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与所述外涵道连通,两个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进气管道连通;
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出气口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气管道连通,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垂尾两侧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道在水平面上与所述垂尾的表面倾斜设置,所述出气管道远离所述出气口的一端与所述方向舵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出气管道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端与所述方向舵之间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连通所述出气口;
所述出气管道的宽度从所述第一气道向所述第二气道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出气口的宽度相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通气管道连接的选择导通件,所述选择导通件位于所述进气管道中靠近两个所述出气管道的一端,用于控制两个所述出气管道中的一个与所述进气管道连通,或者,控制两个所述出气管道均与所述进气管道隔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导通件包括壳体、堵块及控制件;
所述壳体上具有进气开口和两个出气开口,所述进气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进气管道连通,两个所述出气开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气管道连通,所述进气开口位于两个所述出气开口之间;
所述堵块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所述控制件连接所述堵块,用于控制所述堵块运动至预设堵塞位置,以堵塞所述进气开口和两个所述出气开口中的一个。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靠近所述方向舵的侧壁与所述垂尾的表面平滑相切。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的长度沿所述垂尾的高度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的长度沿所述垂尾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通气管道与所述尾撑倾斜设置,所述通气管道远离所述尾撑的一端与所述方向舵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通气管道靠近所述尾撑的一端与所述方向舵之间的间距。
11.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出气口的总面积小于所述通气管道的进气口的总面积。
12.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被所述辅助发动机分隔为进气道和出气道,所述进气道包括相互连通的弯曲段和平滑段,所述弯曲段远离所述辅助发动机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翼身融合体的机背上;
所述进气道的宽度从所述弯曲段向所述平滑段逐渐增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翼身融合体活动连接的挡板,所述挡板用于运动至预设遮挡位置,以在所述辅助发动机不工作时遮挡所述进气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形状为流线型。
15.一种翼身融合布局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航向增效系统,及翼身融合体;所述航向增效系统与所述翼身融合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168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