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50611.5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0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美;胡宽宏;黄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86;F24F13/22;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麦宝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33 | 代理人: | 郝小丹 |
地址: | 51907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器预设有多个温湿区间,每一所述温湿区间设有对应的温度范围、湿度范围以及露点控制参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空调器制冷运行下的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当前室内环境湿度和当前出风温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所处的温湿区间以及对应的露点控制参数;获取用户设定温度,根据用户的设定温度确定所述露点控制参数对应的露点控制目标温度值;结合所述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当前室内环境湿度、当前出风温度以及所述露点控制目标温度确定压缩机的控制策略。本发明的空调器能有效改善凝露情况又能防止冷风直吹用户,提高用户舒适性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夏季室内环境中空气的湿度较大,空调器在制冷或除湿时,冷风会吹到人体,导致人体不舒适。国标33658中规定:制冷送风吹到人体的风速越大、温度越低,则吹风感指数越高,评价得分越低,且国标7725中规定:空调器在制冷时,需按照规定的凝露工况,将导风板设置在最不易凝露的位置,并在运行4小时之后,室内机外表面不得有凝露滴下,室内送风不应带有水滴。因此,为了满足国标要求,将空调器导风板打开的上限位与闭合时的夹角设置较大,但是夹角较大会使得出风口吹出的冷风容易吹到人体,导致人体不舒适,而现有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常常只追求防凝露效果而忽略了用户需求,用户体验较差。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有效改善凝露情况又能防止冷风直吹用户,提高用户舒适性体验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预设有多个温湿区间,每一所述温湿区间设有对应的温度范围、湿度范围以及露点控制参数,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空调器制冷运行下的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当前室内环境湿度和当前出风温度T出风;
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所处的温湿区间以及对应的露点控制参数;
获取用户设定温度,根据用户的设定温度确定所述露点控制参数对应的露点控制目标温度值;
结合所述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当前室内环境湿度、当前出风温度T出风以及所述露点控制目标温度值确定压缩机的控制策略,控制压缩机按照确定的所述控制策略运行。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设有第一温湿区间、第二温湿区间和第三温湿区间;所述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所处的温湿区间以及对应的露点控制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室内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内环境湿度的大小确定当前室内环境所处的温湿区间;
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设定温度,且室内环境湿度≥设定湿度时,判断当前室内环境处于第一温湿区间,确定露点控制参数为室内环境温湿度所对应的露点温度Ttar-dew与出风温度T出风的差值ΔT1;
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设定温度,且室内环境湿度<设定湿度时,判断当前室内环境处于第二温湿区间,确定露点控制参数为出风温度T出风;
当所述室内环境温度<设定温度时,判断当前室内环境处于第三温湿区间,确定露点控制参数为设定露点温度Ttar-dew设定与出风温度T出风的差值ΔT2。
进一步可选地,每个所述温湿区间分别对应有用户设定温度-露点控制目标温度的映射关系表,所述获取用户设定温度,根据用户的设定温度确定所述露点控制参数对应的露点控制目标温度值,包括
根据当前室内环境所处的温湿区间确定对应的用户设定温度-露点控制目标温度的映射关系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506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