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分类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49899.4 | 申请日: | 2021-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87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锦萍;李军;谭晓军;石艳丽;孙子文;王一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20/13 | 分类号: | G06V20/13;G06V10/40;G06V10/75;G06V10/764;G06V10/77;G06V10/774;G06V10/80;G06V10/70;G06K9/62;G06N20/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高冰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征 自适应 引导 信息 融合 分类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高光谱图像和激光雷达图像数据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训练集;
基于训练集对预设的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完备的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网络;
所述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网络包括光谱-空间特征学习模块、光谱-空间互相引导模块和多模态数据融合分类模块;
获取待测图像并基于训练完备的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网络对待测图像进行分类,得到图像分类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高光谱图像和激光雷达图像数据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训练集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获取覆盖地球表面相同区域的高光谱图像及其对应的激光雷达图像;
对高光谱图像进行降维,得到低维度主成分的高光谱图像;
根据高光谱图像和激光雷达图像构建训练样本对,并结合真实标签构建训练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训练集对预设的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网络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完备的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网络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基于光谱-空间特征学习模块对高光谱图像进行Involution算子特征学习操作,对高光谱图像和激光雷达图像的空间结构进行融合,提取得到光谱特征信息和空间特征信息;
基于光谱-空间互相引导模块对光谱特征信息和空间特征信息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得到低层特征、中层特征和高层特征;
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分类模块将低层特征、中层特征和高层特征按权重计算概率分类,得到训练分类结果;
根据训练分类结果和真实标签调整网络参数,得到训练完备的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谱-空间特征学习模块包括光谱特征提取器、光谱权重编码器和自适应空间权重编码器,所述基于光谱-空间特征学习模块对高光谱图像进行Involution算子特征学习操作,对高光谱图像和激光雷达图像的空间结构进行融合,提取得到光谱特征信息和空间特征信息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基于光谱特征提取器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主要特征;
光谱权重编码器采用Involution方法进行卷积核生成,并结合主要特征得到光谱特征信息;
自适应空间权重编码器按照预设权重对高光谱图像和激光雷达图像的空间结构进行自适应空间融合,并结合主要特征得到空间特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光谱-空间互相引导模块对光谱特征信息和空间特征信息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得到低层特征、中层特征和高层特征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将光谱特征信息和空间特征信息进行张量串联操作,得到低层局部纹理特征;
基于第一SSM单元对光谱特征信息和和空间特征进行整合和特征提取,得到中层可解释特征;
基于第二SSM单元对中层可解释特征进行再提取,得到高层全局语义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特征自适应互引导的多源信息融合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分类模块将低层特征、中层特征和高层特征按权重计算概率分类,得到训练分类结果这一步骤,其具体包括:
基于维度匹配函数进行低层局部纹理特征、中层可解释特征和高层全局语义特征的特征图维度匹配,并按维度融合,得到融合特征张量;
将融合特征按预设权重转换为最终融合特征;
将最终融合特征输入至多模态数据融合分类模块,得到训练分类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大学;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98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