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脸活体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49810.4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9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田昊;田飞;邹棹帆;胡伟东;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V40/40;G06T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马敬;丁芸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人脸活体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由近红外相机采集的近红外图像数据及由可见光相机采集的可见光图像数据;
将所述近红外图像数据及所述可见光图像数据输入到预设高级应用程序接口的填充接口中;所述填充接口对应有自动的管线流程,所述管线流程用于对所述填充接口中的近红外图像数据及可见光图像数据实现原子操作;所述预设高级应用程序接口为预先针对人脸活体检测所设置的,所述预设高级应用程序接口无需用户自行管理各软件开发工具包的调用,所述预设高级应用程序接口不需要管理处理过程中的分区、副本;
利用所述预设高级应用程序接口通过原子操作的方式对所述填充接口中的可见光图像数据及近红外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人脸活体检测结果;
其中,所述利用所述预设高级应用程序接口通过原子操作的方式对所述填充接口中的可见光图像数据及近红外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人脸活体检测结果,包括:
对可见光图像数据进行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得到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结果;
根据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结果及近红外人脸活体检测结果,得到人脸活体检测结果;
其中,所述对可见光图像数据进行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得到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结果,包括:
对第四可见光图像数据进行人脸活体打分,得到所述第四可见光图像数据的人脸活体得分,并将所述第四可见光图像数据存储到第二预设缓冲区中;
在所述第二预设缓冲区中存储的第四可见光图像数据对应的人员不变,且帧数不小于预设第二帧数时,计算所述第二预设缓冲区最新存储的预设第二帧数的第四可见光图像数据中人脸活体得分大于预设人脸活体分数阈值的第四可见光图像数据的比例,得到第一比例;
根据所述第一比例,得到当前人员的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利用所述预设高级应用程序接口通过原子操作的方式对所述填充接口中的可见光图像数据及近红外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人脸活体检测结果,包括:
利用所述预设高级应用程序接口通过原子操作的方式执行以下步骤:
对所述填充接口中可见光图像数据及近红外图像数据进行非法数据的过滤,得到第一可见光图像数据及第一近红外图像数据;
对所述第一可见光图像数据进行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得到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结果;
对所述第一近红外图像数据进行近红外人脸活体检测,得到近红外人脸活体检测结果;
根据所述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结果及所述近红外人脸活体检测结果,得到人脸活体检测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一可见光图像数据进行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得到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结果,包括:
对所述第一可见光图像数据进行可见光人脸检测,得到包含人脸区域的第二可见光图像数据;
对所述第二可见光图像数据的人脸区域进行人脸质量的检测,得到人脸区域的质量满足预设人脸质量标准的第三可见光图像数据;
对所述第三可见光图像数据的人脸区域进行人脸对齐,得到所述第三可见光图像数据的人脸关键点数据;
对所述第三可见光图像数据的人脸关键点数据进行人脸关键点质量的检测,得到人脸关键点数据的质量满足预设人脸关键点数据质量标准的第四可见光图像数据;
对所述第四可见光图像数据进行人脸活体检测,得到可见光人脸活体检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二可见光图像数据的人脸区域进行人脸质量的检测,得到人脸区域质量满足预设人脸质量标准的第三可见光图像数据,包括:
对所述第二可见光图像数据的人脸区域进行人脸质量打分,得到所述第二可见光图像数据的人脸区域的人脸质量得分;
选取人脸质量得分大于预设得分阈值的第二可见光图像数据,得到过滤后的第二可见光图像数据,并将过滤后的第二可见光图像数据存储到第一预设缓冲区中;
在所述第一预设缓冲区中存储过滤后的第二可见光图像数据对应同一人员、且帧数达到预设第一帧数时,从所述第一预设缓冲区中获取人脸质量得分最高的第二可见光图像数据得到第三可见光图像数据,并清空所述第一预设缓冲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981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