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AE数据三维显示交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45014.3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5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群;程海;朱磊;王强;王俊虎;王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赋智工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2 | 分类号: | G06F30/12;G06F16/84;G06F16/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君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9 | 代理人: | 李辰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ae 数据 三维 显示 交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CAE数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CAE数据三维显示交互方法,包括通过CAE软件计算测试得到的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分析完成后进行预测和优化,最后统一整理到一个地方汇总,汇总完成后的数据转换成JSON格式文件,并通过类似C语言的方式将数据展示出来,将转换成JSON格式文件得到的数据通过三维虚拟现实展示出来。本发明通过步骤S4中整理后的数据分享到手机和电脑中,通过屏幕、键盘和鼠标对数据进行相应的显示交互,并对数据进行协同分析,在云计算模式下,数据的接收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数据的显示必须简单快捷,方便使用,同时需具备跨平台的特点,即在不同的设备上均可以浏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AE数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AE数据三维显示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CAE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
CAE软件可以分为两类:针对特定类型的工程或产品所开发的用于产品性能分析、预测和优化的软件,称之为专用CAE软件;可以对多种类型的工程和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评价和优化,以实现产品技术创新的软件,称之为通用CAE软件。CAE软件的主体是有限元分析软件。
传统CAE软件的数据显示都是基于单机的运行模式,臃肿复杂,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软件即服务成为了传统软件的发展趋势,CAE软件也不例外,在云计算模式下,数据的接收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数据的显示必须简单快捷,方便使用,同时需具备跨平台的特点,即在不同的设备上均可以浏览。本发明通过采用将CAE数据转化为JSON格式文件,体积小,可读性强,通过采用将JSON格式文件转化为通用的显示模型,实现CAE数据的三维虚拟现实显示,通过实现CAE数据在不同设备、不同平台的显示交互,方便了CAE分析人员的查看以及异地人员的协同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CAE数据三维显示交互方法,达到将CAE数据转化为JSON格式文件,体积小,可读性强,通过采用将JSON格式文件转化为通用的显示模型,实现CAE数据的三维虚拟现实显示,通过实现CAE数据在不同设备、不同平台的显示交互,方便了CAE分析人员的查看以及异地人员的协同分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CAE数据三维显示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CAE软件计算测试
通过CAE软件计算测试得到的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分析完成后进行预测和优化,最后统一整理到一个地方汇总。
S2、JSON格式文件
通过汇总完成后的数据转换成JSON格式文件,并通过类似C语言的方式将数据展示出来。
S3、显示模型
将转换成JSON格式文件得到的数据通过三维虚拟现实展示出来。
S4、云计算模拟
通过设置的云计算模拟将得到的数据分别分享到电脑和手机上,电脑和手机上的数据均可通过键盘、鼠标和屏幕进行手动操作。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CAE软件计算测试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CAE的结果也需要用CAD技术生成形象的图形输出,如生成位移图、应力、温度、压力分布的等值线图,表示应用、温度、压力分布的彩色明暗图,以及随机械载荷和温度载荷变化生成位移、应力、温度、压力等分布的动态显示图,表现更加易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赋智工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赋智工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5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