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剥离层处理液及可剥离的附载体超薄铜箔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44368.6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1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孙云飞;王学江;王先利;王其伶;范翠玲;张艳卫;姜大鹏;刘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宝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22 | 分类号: | C25D1/22;C25D1/20;C25D1/04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邓绮霞 |
地址: | 26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剥离 处理 载体 超薄 铜箔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剥离层处理液,其特征在于,包括硫酸铜、硫酸锌和焦磷酸钾的混合水溶液,添加剂A溶液和添加剂B溶液;
其中,所述添加剂A溶液为氨基酸、钨酸钠和碘化钾的混合水溶液;所述添加剂B溶液为含可溶性镍、钴、铁、钼、锌盐中至少两种的混合水溶液;
所述氨基酸为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层处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层处理液的硫酸铜浓度为4-9g/L,硫酸锌浓度为5-10g/L,焦磷酸钾浓度为45-90g/L,每升剥离层处理液中,添加剂A溶液的体积为60-200mL,添加剂B溶液的体积为300-800mL;
其中,所述添加剂A溶液为氨基酸6-11g/L、钨酸钠3-6g/L和碘化钾4-8g/L的混合水溶液;所述添加剂B溶液中镍、钴、铁、钼、锌盐中至少两种的混合盐溶液的总浓度为40-90 g/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离层处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层处理液还包括焦磷酸钾80-150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层处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层处理液的pH值为9.0-11.0,溶液温度为30-50℃。
5.一种可剥离的附载体超薄铜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制剥离层处理液,将硫酸铜、硫酸锌、焦磷酸钾分别溶于水,待澄清后混合,加入氨基酸、钨酸钠和碘化钾的混合水溶液的添加剂A溶液和含可溶性镍、钴、铁、钼、锌盐中至少两种的混合水溶液的添加剂B溶液,调节pH值及溶液温度;所述氨基酸为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色氨酸中的一种;
S2载体铜箔预处理:将18或35微米电解铜箔作为载体铜箔浸入S1中所配制剥离层处理液中浸泡预处理;
S3电沉积纳米金属层:将S2预处理后的载体铜箔作为阴极,继续于S1中所配制剥离层处理液中,电沉积一层纳米金属层;
S4电沉积超薄铜箔:将经过S3处理后的载体箔浸入电镀铜溶液中,电沉积超薄铜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剥离的附载体超薄铜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的浸泡预处理时间为10-30s。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剥离的附载体超薄铜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的电沉积纳米金属层,电流密度为2.5-10A/dm2,电沉积时间为5-10s。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可剥离的附载体超薄铜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电镀铜使用的溶液为酸铜电解液,由80g/L硫酸铜、110g/L硫酸、10ppm水解胶原蛋白和40ppm盐酸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剥离的附载体超薄铜箔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电沉积超薄铜箔的厚度为2-6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宝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宝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436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功率解耦的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
- 下一篇:可节能小区快速筛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