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检测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40641.8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2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岑华玉;孟柳玲;范柳湘;黄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柳州中衡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至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58 | 代理人: | 霍丽惠 |
地址: | 545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检测 取样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检测取样装置,包括用于手持的本体,本体上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取样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取样机构包括能够相对运动的第一条形件以及第二条形件,第一条形件以及第二条形件径向截面均为弧形,其中第一条形件的截面的弧形大于180度;驱动机构驱动第二条形件在插入位置以及取样位置间切换:在插入位置,第二条形件贴合在第一条形件上,在取样位置,第一条形件与第二条形件形成一个圆筒体,圆筒体为缩口结构;取样位置用于粉末状工程材料的取样。本发明提供的工程检测取样装置,同时适用于袋装水泥、散装水泥、砂还有其它粉末状工程材料的取样,而且操作方便,无需多次操作取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工程检测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国家标准中,工程监理中从始至终需要对工程进行诸多等等取样检测,这其中,水泥的取样规范为GB175-2007,取样时要求取样要有代表性,可接连取亦可从20个以上的不一样部位取等量的样品总量较少12kg,同一批号且接连出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越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越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而砂的取样规范为JGJ52-2006以及GB/T14684-2001,取样时要求应以在施工现场堆积的同产地,同规范分批查验,以400立方米或600吨为一查验批,每次从8个不一样部位,取样40kg。
无论是水泥、砂还是其它的粉状物或粒状物,取样要求的都是多个平均取样,而且为了降低干扰,都要求去除表层,对深层进行取样,现有技术中的取样器就直接分为了两类,其一专用于袋装水泥的取样,如图1所示,其主体为一个圆筒1’,圆筒1’的一端为开口且为尖锐部2’,圆筒1’的另一端为手持端3’,取样时直接通过尖锐部戳破水泥袋,袋内的水泥通过开口进入圆筒内部,抽出圆筒就实现了取样,其二专用于散装水泥的取样,如图2所示,其主体为一个筒体4’,筒体的一端为一个锥形头5’,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取样通孔6’,另一端为手柄6’,由于散装水泥不能取表层样,所以如此设置,取样时,通过取样头插入到散装水泥的内部,随后转动手柄漏出取样通孔让深层的水泥进入筒体实现取样。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非常明显,其一,袋装水泥和散装水泥需要采用不同的取样器,散装水泥的取样器施加强力的情况下勉强可以去取样袋装水泥,但是袋装水泥的取样器肯定无法对散装水泥进行取样;其二,两者均操作不便,袋装水泥取样器由于腔体较深,单次无法装满,取样时需要在水泥袋内反复的进行插拔操作,而散装水泥取样器由于端部为圆锥形,插入的阻力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检测取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程检测取样装置,包括用于手持的本体,所述本体上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取样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取样机构包括能够相对运动的第一条形件以及第二条形件,所述第一条形件以及第二条形件径向截面均为弧形,其中所述第一条形件的截面的弧形大于180度;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条形件在插入位置以及取样位置间切换:在所述插入位置,所述第二条形件贴合在所述第一条形件上,在所述取样位置,所述第一条形件与所述第二条形件形成一个圆筒体,所述圆筒体为缩口结构;
所述取样位置用于粉末状工程材料的取样。
上述的工程检测取样装置,所述第一条形件以及第二条形件上背离所述本体的端部为宽度逐渐变小的尖锐端,所述尖锐端为所述缩口结构的一部分。
上述的工程检测取样装置,所述第一条形件上设置有弧形槽,在所述插入位置,所述第二条形件位于所述弧形槽中。
上述的工程检测取样装置,所述第二条形件包括相连的直线段以及弹性段,当所述第二条形件从所述插入位置转到取样位置,所述弹性段失去所述弧形槽的限位向内侧变形以形成所述缩口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柳州中衡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柳州中衡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06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