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工法组合桩施工方法及专用定位套筒有效
申请号: | 202111340502.5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0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刘星;邬荒耘;刘瑶;石祥颤;江天;赵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04;E02D5/08;E02D5/16;E02D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 组合 施工 方法 专用 定位 套筒 | ||
1.一种用于PC工法组合桩施工的定位套筒,PC工法组合桩的钢管桩与钢板桩通过锁口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套筒包括:非闭合套筒一、非闭合套筒二、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支座、内齿口滚轮、第二支座和齿口双滚轮;
所述非闭合套筒一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非闭合套筒二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弧形板和第四弧形板;所述第三弧形板顶端与第四弧形板顶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三弧形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与第四弧形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间隔设置,间隙用于钢板桩的垂直施工;
所述第一支座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上,所述内齿口滚轮设置于第一支座上并与钢管桩一侧的锁口组件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支座设置于第二弧形板远离第二连接板的开口端,所述齿口双滚轮设置于第二支座上并与钢管桩另一侧的锁口组件的位置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C工法组合桩施工的定位套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带环形加强肋的十字连接板;
十字连接板的四个端部的其中两个与第三弧形板连接,另两个与第四弧形板连接;
所述环形加强肋以十字连接板的中心为圆心布设,所述十字连接板的四个方向均与环形加强肋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PC工法组合桩施工的定位套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十字连接板设置有至少两个环形加强肋,且所有环形加强肋同心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C工法组合桩施工的定位套筒,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一支座,两个第一支座竖向间隔设置,两个内齿口滚轮共同起到导向作用;
第二弧形板上设置有两个第二支座,两个第二支座竖向间隔设置,两个齿口双滚轮共同起到导向作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C工法组合桩施工的定位套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管桩采用ICE免共振锤机械手夹持校准;
所述非闭合套筒二的顶端标高大于非闭合套筒一的顶端标高,高差大于免共振锤机械手夹持钢管桩的深度。
6.一种PC工法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第m根钢管桩施工至预定高度后,安装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C工法组合桩施工的定位套筒,将非闭合套筒二套设在第m根钢管桩顶部,调整定位套筒角度并固定,非闭合套筒一位于第m+1根钢管桩位置处;其中,m≥1;
步骤二、起吊第m根钢板桩,使第m根钢板桩的底部端头位于定位套筒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缝隙中,调整钢板桩垂直度后垂直下压钢板桩,使钢板桩至预设高度;
步骤三、起吊第m+1根钢管桩,使第m+1根钢管桩的底部端头位于定位套筒的非闭合套筒一中,内齿口滚轮抵在第m+1根钢管桩一端的锁口组件上,齿口双滚轮靠近第m+1根钢管桩一侧的滚轮抵在钢管桩另一端的锁口组件端部,调整钢管桩垂直度后垂直下压钢管桩,使钢管桩至预设高度;
步骤四、重复上述步骤一至三,直至所有钢管桩及钢板桩均完成施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PC工法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根钢管桩的施工方法:
现场测量放线定位,开挖导向沟槽;
大型履带吊吊装ICE免共振锤,机械手定位,通过钢丝绳吊钩吊装第一根钢管桩,连同ICE免共振锤一起吊装至预定桩位上方;
下放钢管桩着地,ICE免共振锤机械手夹持校准,震送第一根钢管桩到指定标高。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PC工法组合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PC工法组合桩施工过程中,对基坑采取加固措施,包括:
(1)基坑周边被动区采用∅700@500深层搅拌桩结合靠边深坑位置进行墩式加固,其中深层搅拌桩采用GS土体硬化剂作为胶凝材料,加固体断面呈格栅布置,加固体宽度根据需要设置,加固深度为坑底至坑底以下4.5m,坑底以下搅拌桩硬化剂掺量13%,坑底以上搅拌桩硬化剂掺量8%回搅至第二道水平支撑;深层搅拌桩加固施工时应避让工程桩,二者净距应大于100mm,空隙采用压密注浆填充;
(2)对局部落深大于1.2m的内部电梯井深坑采用∅700@500深层搅拌桩围护和压密注浆封底加固,搅拌桩硬化剂掺量13%;搅拌桩加固体与PC钢管桩围护体之间的净距为200mm,该空隙采用压密注浆填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405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程差异定位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射频与等离子的抗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