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成分协同变化关系的GH2132高温合金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39533.9 | 申请日: | 2021-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4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陌;李言成;王清;董闯;赵亚军;邹存磊;张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1D6/00;C22C33/04;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6;C22C38/50;C22C38/54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刘秋彤;梅洪玉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成分 协同 变化 关系 gh2132 高温 合金 制备 方法 | ||
一种基于成分协同变化关系的GH2132高温合金及制备方法,属于高温合金领域。该方法将GH2132高温合金化元素分为进入团簇式内的基体Fe元素;稳定奥氏体的类Ni元素:含Ni、Mn;稳定铁素体的类Cr元素:含Cr、Mo、V、Si、Ti、Al,Ti、Al属于析出元素;不进入团簇式内的微量元素:含C、P、S、B;对各个元素的协同变化关系进行了重新限定。本发明新成分的协同变化关系简单有效,将彻底改革合金的成分标准化方式,推动合金的发展与进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温合金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成分协同变化关系的GH2132高温合金及相应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高温合金是指以铁、钴、镍为基,能在600℃以上高温服役的一类金属材料。高温合金基体组织为单一的奥氏体,拥有较高的高温强度、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国外常称之为超合金。铁基高温合金相较于镍基和钴基高温合金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且高温性能优异,GH2132高温合金作为铁基高温合金中的代表性合金,属于应用最为广泛的变形高温合金。但是其合金化复杂,合金性能对成分和工艺敏感,导致强韧性匹配出现较大波动,质量难以控制。
经过对现有文献与专利检索发现,现行技术标准下(GB/T14996—1994《高温合金冷轧薄板》,GJB2611—1996《航空用高温合金冷拉棒材规范》),规定GH2132合金室温抗拉强度≥930MPa,屈服强度≥590MPa,延伸率≥15%,但是美国的A286合金强度已经达到1100MPa,我国GH2132合金产品与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保持塑性的前提下提高GH2132合金的强度成为该合金的改良目标。GH2132合金宽窄兼具的成分区间,使成分难以精确选择,因此需要从成分源头入手,找出最佳成分区间。
但目前的研究仅限于讨论单一元素对于合金性能的影响。现行的GH2132高温合金成分标准(GB/T 14992-2005)也只限于单个元素的成分区间的确定,忽略了元素间的相互作用。GB/T 14992-2005规定元素质量百分比为:24.0≤Ni≤27.0,1.00≤Mn≤2.00,Fe余量,13.5≤Cr≤16.0,1.00≤Mo≤1.50,0.10≤V≤0.50,Si≤1.00,1.75≤Ti≤2.30,Al≤0.40,C≤0.08,P≤0.030,S≤0.020,0.001≤B≤0.010。如图1所示,菱形框定的成分区为GB/T 14992-2005工业标准区间,根据等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Combined effect of resistance spot welding and precipitation hardening ontensile shear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A286superalloy,2017年第688卷第14期309-314页)和Liu等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The modified surfaceproperties and fatigue life of Incoloy A286face-milled at different cuttingparameters,2017年第704卷第14期1-9页)以及Seol等在《Science of AdvancedMaterials》(Influence of Solid Solution Treatm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of A286 Stainless Steels,第8卷第12期2290-2294页)等文献实际报道GH2132高温合金成分,可以看出实际报道成分主要集中在图中较窄的区间内(加号表示),而工业标准则给出了过于宽泛的成分区间,这是导致该合金难以成分优化的主要原因。Seifollahi等在《Physics of Metals and Metallography》(The Role ofηPhase on the Strength ofA286 Superalloy with Different Ti/Al Ratios,2020年第121卷第3期284-290页)中研究了Ti/Al比对GH2132合金性能的影响,虽然单个元素成分范围都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但是不同Ti/Al比合金性能出现显著差异,元素范围不精确导致合金性能下降,Ti/Al比为3时,合金屈服强度仅为966MPa左右;在Ti/Al比为10时,屈服强度可达1000MPa左右。由此说明,即便遵循工业上广泛接受的成分标准,合金性能亦变动较大,无法确切保证综合性能。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各个企业通常按照经验成分进行合金制造,加上制备工艺的复杂性,往往无法获得优异性能合金。事实上,这也是所有工业合金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即其元素种类和成分区间均来自工程实践,其理论根据是缺失的。从机理上讲,上述工程问题源自人们对固溶体结构的认识。众所周知,工业合金均基于固溶体,固溶体又以化学近程序为结构特征,兼具有序和无序性,合金成分必然隐含于这种近程序结构中,而学术界恰恰缺失针对固溶体化学近程序的结构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95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