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物制药反应的多层共挤膜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39171.3 | 申请日: | 2021-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3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明;邓浩强;王辉;刘星东;俞国星;杨泽刚;李洁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新长盛塑料薄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32B27/32;B32B27/06;B32B27/08;B32B7/12;C12M3/00;C12M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 |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物制药 反应 多层 共挤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反应的多层共挤膜,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次外层、第一粘结层、芯层、第二粘结层、次内层和内层,所述外层、次外层、第一粘结层、芯层、第二粘结层、次内层和内层的厚度比为8~15∶16~20∶5~10∶10~15∶5~10∶10~30∶15~20,所述芯层包括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备,所述次外层和次内层均包括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外层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超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内层由超低密度聚乙烯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物反应的多层共挤膜,具有优异的阻隔性、热封性及阻湿性,可用于生物制药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反应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制药反应的多层共挤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制备细胞、生物药品、生物制剂等制剂时,通常采用传统的生物工艺容器(如金属、玻璃和硬塑料容器),因此使用前需进行清洁、杀菌和验证,进而使得工序繁杂,费用加重。一次性生物反应袋(SUBs),由于成本低、使用方便、污染风险较低,且易于工艺放大,在新工艺开发和中试规模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一次性生物反应袋阻隔能力较差,因此存在有毒或抑制性物质可能会从SUBs中滤出,即析出物和可浸出物(ELs),进入工艺流体(如含有细胞的培养基),这些物质会导致细胞生长抑制、昂贵细胞株的丢失和产量的降低等问题出现,从而使得一次性生物反应袋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现有技术中,常通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作为一次性生物反应袋的阻隔层,但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阻隔性能常受湿度的影响,当反应制剂中有水时,或者环境湿度大时,其阻隔性能大大下降。另外,现有的一次性生物反应袋因添加有表面改性剂(如防雾剂、抗静电剂、防粘连剂等),因此,当用于柔性细胞培养物袋时,存在抑制细胞培养物生长的缺陷,从而使得其在生物工艺应用受到大大的限制。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制药反应的多层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高一次性生物反应袋的阻隔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物反应的多层共挤膜,其中,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次外层、第一粘结层、芯层、第二粘结层、次内层和内层,所述外层、次外层、第一粘结层、芯层、第二粘结层、次内层和内层的厚度比为8~15∶16~20∶5~10∶10~15∶5~10∶10~30∶15~20,所述芯层包括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制备,所述次外层和次内层均包括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外层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超低密度聚乙烯,所述内层由超低密度聚乙烯制备得到。
所述用于生物反应的多层共挤膜中,所述共挤膜的厚度为250um~350um。
所述用于生物反应的多层共挤膜中,所述外层包括10%~2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80%~90%超低密度聚乙烯。
所述用于生物反应的多层共挤膜中,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15g/cm3~0.930g/cm3。
所述用于生物反应的多层共挤膜中,所述超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小于0.915g/cm3。
所述用于生物反应的多层共挤膜中,所述次外层包括第一次外层和第二次外层,所述次内层包括第一次内层和第二次内层。
所述用于生物反应的多层共挤膜中,所述茂金属线性聚乙烯的密度为0.912g/cm3~0.940g/cm3。
所述用于生物反应的多层共挤膜中,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均包括70%~90%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乙烯和10%~30%的低密度聚乙烯。
所述用于生物反应的多层共挤膜中,所述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13g/cm3~0.925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新长盛塑料薄膜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新长盛塑料薄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91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