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方桩与现浇混凝土构件结合的水上景观栈道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7130.0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1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胡丹;叶梅;张仰康;秦雯;汤文俊;吴阳春;计晓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8/00 | 分类号: | E01D18/00;E01D19/00;E01D21/00;E01D19/12;E01C15/00;E02D5/30;E02D5/74;E02D2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1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混凝土 构件 结合 水上 景观 栈道 | ||
本发明公开了预制方桩与现浇混凝土构件结合的水上景观栈道,包括栈道平台;栈道平台包括若干现浇混凝土梁板;现浇混凝土梁板下面设有交叉的短混凝土现浇梁和长混凝土现浇梁形成的框架梁;短混凝土现浇梁和长混凝土现浇梁交叉的框架梁交叉部位通过桩顶柱帽与预制方桩固定;桩顶柱帽为钢筋混凝土倒梯形台结构;桩顶柱帽对应外侧面设有倒梯形钢筋笼;桩顶柱帽内对应相应的预制方桩的桩身附筋和桩身主筋设有若干竖向锚固筋;竖向锚固筋的上端锚固在相应的短混凝土现浇梁内,下端与预制方桩的顶部法兰钢板焊接固定。本发明规避水下现浇混凝土施工带来的安全问题,减少对水体环境的破坏,简化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工程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上栈道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预制方桩与现浇混凝土构件 结合的水上景观栈道。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密 切,生态环境恶化也日益突出,现代化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将城市化建设和自 然环境有机结合,也逐渐成为平衡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居民的物质生活日益 富足,但面对日益快速的生活节奏,逐渐堆积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通过将园 林景观设计融入生活减缓人们的生活压力,而居民也对景观及亲水需求的不断 增强,在园林建筑工程中开始大量出现水上空间打造的多样化休闲亲水或水上 建筑物,如栈道、桥梁等。
如今,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理念正全球各国重点关注中,以尊重自然环 境及维持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国际背 景下,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项目大爆发,而园林景观生态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 水平也日益增长,催生出大量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同时市场竞争也越发炙 热。如此,就需要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要综合考虑景观设计的经济性、观赏性 (包括简洁美、和谐美、韵律美、时代性、个性美等)、以及环保性、安全性、 可持续发展性等,而建设方对于项目工期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水上景观栈 道作为景观园林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对于项目的质量、工期等都有不 可忽视的影响,其中水上栈道的方案设计是整个栈道设计环节的龙头,对于整 个项目的使用、造价、造型、工期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行水上桥梁或栈道常见结构形式多为木栈道、钢结构栈道、现浇混凝土 栈道三种,其中木栈道跨度较小,适用于小型湖泊或城市支流,使用局限性较 大;而跨度较大的钢栈道一般设置灌注桩或镀锌钢桩等,施工工序复杂,且如 需做成曲桥,构件特异性较高,会导致建设成本过高;而使用较为广泛的现浇 混凝土栈道,对施工单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需进行围堰施工,抽水回填等前 期围护工作,有大量的水中现浇混凝土施工,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下面就适用面较为广泛的现浇混凝土水上栈道和钢栈道的结构连接方案 和优缺点进行详细阐述。
在大部分水上建筑项目中,水上栈道结构型式一般上部为现浇钢筋砼梁板 式结构,其下部为预制桩附加现浇承台基础,预制桩附加现浇承台基础可打设 在河岸中或河岸上两种做法,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式结构位于水面以上。在现 浇混凝土水上栈道结构方案中,预制桩先与现浇承台基础连接、再与上部的现 浇砼柱连接。上部荷载通过梁柱节点传导到柱-承台-桩的连接节点,再到地基 持力层。
在水上工程项目中,虽然工程前期围堰附加抽水清淤施工,但仍然是有水 有淤泥工况下施工作业,灌注桩难以保证施工质量及后续养护,且施工工期长, 为了保证工程工期及经济性、安全性,水上栈道项目一般采取预制方桩或管桩 施工基础。故常规水上栈道多为现浇砼结构,由预制桩-承台-土共同作用形成 桩基础,以承受现浇混凝土柱传导的上部栈道平台荷载。同时由于一柱一桩时, 在桩顶两个主轴方向上应设置连系梁。
现在常用水上栈道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栈道平台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式, 标高为水面以上;现浇平台通过框架柱与现浇承台连接,承台之间两个方向均 用现浇联系梁形成整体受力,最后通过预制桩与承台连接传力到地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7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烹饪器具
- 下一篇:一种高效阻燃、绝缘EVA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