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生纳材料进行稠油吞吐冷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6539.0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2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贠军贤;谭剑峰;楼小玲;张颂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龚如朝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材料 进行 吞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纳材料进行稠油吞吐冷采的方法,它以不同生纳材料分别配制生纳段塞液形成组合段塞,组合段塞为BioNanoEM生纳A系列、F系列、L系列和J系列生纳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分别进行搅拌或用水稀释后搅拌形成的不同生纳段塞液;进行驱油处理时,将不同的生纳段塞液按照次序依次注入含油多孔介质,促进油相在孔隙内的渗流,然后进行水相驱油,推动生纳段塞液深入含油多孔介质的内部,扩大生纳段塞液的波及范围,使油相随生物纳乳流出多孔介质进行采出和回收,实现油相增产和提高采收率。本发明的方法,具有高效节能、施工工艺简单,工业应用方便等优点,可以提高稠油油藏的产量,在石油开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与石油开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纳材料进行稠油吞吐冷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稠油资源丰富,约占原油储量的30%。稠油富含胶质、沥青质和石蜡等高粘度物质,渗流阻力大,流动性差,开采难度高,采收率不理想。
稠油热采在稠油油藏开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一油藏在经历多轮次热采后,热能利用率差,热损失严重,含水率上升,产量降低,且不可避免地存在总体效果变差的趋势。
冷采工艺具有施工简便,工业应用便捷,经济价值高等天然优势。BioNanoEM生物增产和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利用BioNanoEM系列生纳材料,在多孔介质内改变油水界面形状和残余油微观分布状态,促进油相流动,能显著提高采收率。利用生纳材料研发稠油吞吐冷采技术在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生纳材料进行稠油吞吐冷采的方法,本申请利用生纳材料从稠油油藏或含油多孔介质中吞吐驱油,进而实现增产和提高采收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纳材料进行稠油吞吐冷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不同生纳材料分别配制生纳段塞液,形成组合段塞;所述组合段塞为BioNanoEM生纳A系列、F系列、L系列和J系列生纳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分别进行搅拌或用水稀释后搅拌形成的不同生纳段塞液;进行驱油处理时,将所述不同的生纳段塞液按照一定的组合次序,依次注入含油多孔介质,通过各段子段塞的协同作用,降低稠油粘度,促进油相在孔隙内的渗流,然后进行水相驱油,推动生纳段塞液深入含油多孔介质的内部,扩大生纳段塞液的波及范围,使油相随生物纳乳流出多孔介质进行采出和回收,实现油相增产和提高采收率。
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纳材料进行稠油吞吐冷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不同的生纳材料分别进行搅拌或按一定浓度在水中稀释后搅拌,分别配制得到生纳段塞液,形成组合段塞;所述组合段塞包括至少两段子段塞,第一段子段塞为包含BioNanoEM生纳A系列生纳材料的生纳段塞液,第二段子段塞为包含BioNanoEM生纳J系列生纳材料的生纳段塞液;
2)将第一段子段塞和第二段子段塞按照先后的组合次序,依次经注入端注入含油多孔介质;
3)步骤2)各生纳段塞液注入完成后,切换为注入水,将生纳段塞液顶替进入油藏或含油多孔介质内部,进行水相驱油;
4)从相应油井或多孔介质产出端收集得到油相。
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纳材料进行稠油吞吐冷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注入水之前,还向含油多孔介质的注入端中泵入一定体积的氮气,将含油多孔介质封闭一段时间,以推动生纳段塞液深入油藏或含油多孔介质内部。
所述的一种利用生纳材料进行稠油吞吐冷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泵入含油多孔介质的氮气体积用量为多孔介质孔隙总体积的0.1~5倍,泵入氮气后将含油多孔介质封闭24~4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6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突变速齿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环境污染致癌风险评估的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