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软性内窥镜套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1336279.7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4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燕萍 |
主分类号: | A61B1/273 | 分类号: | A61B1/273;A61B1/31;A61B1/227;A61B1/233;A61B1/267;A61B1/00;A61B1/012;A61B1/005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李冲 |
地址: | 31006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软性 内窥镜 套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软性内窥镜套管,所述套管本体一端开口处设置有封闭开口的透明膜,另一端设置有与开口端连接且相通的圆台型开口;所述套管本体与圆台型开口一体成型。在使用时圆台型开口一端套在软性内窥镜操作部位即可自动贴合于内窥镜上,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降低了病人医院性感染概率,提高了消毒效率,节省了医院采购使用及维修专业消毒设备的成本,适合对大量人群检查实用,无需反复消毒,延长了软性内窥镜使用寿命,适用于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电子鼻咽喉静等软性内窥镜,值得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一次性软性内窥镜套管。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用的、必备的诊疗设备,用于鼻腔、耳道、咽喉腔疾病的检查,几乎每一个患者都需使用。目前,内窥镜有两种:一种是软性纤维或电子鼻咽喉镜,类似胃镜肠镜,一套需要数十万乃至百万元,检查一例患者需经过清洗、擦拭、浸泡消毒等多个步骤(一套消毒设备也需20余万元),才能进行下一个病人检查,时间至少在30min以上,1天只能完成10余人次,远远满足不了临床需求;另外一种是硬管内窥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像清晰,为临床大规模使用,但1支进口内窥镜也需要3-5 万元,即便国产品(成像远逊于进口产品)也需1万元以上,一家县级医院耳鼻咽喉科每日使用量也在百次以上,现按照传染病防治管理办法要求,每人次必须单独在供应室消毒装袋拆封使用,实际上不可能满足临床需要,也不可能大量购买。现在实际使用方式(严格来说不合规范)是浸泡消毒(至少要求30分钟以上),即便如此,也远远满足不了临床使用需求。所以,一种一次性软性内窥镜套管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一次性软性内窥镜套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次性软性内窥镜套管:所述套管本体一端开口处设置有封闭开口的透明膜,另一端设置有与开口端连接且相通的圆台型开口;所述套管本体与圆台型开口一体成型。
作为改进,所述套管本体及圆台型开口采用医用乳胶材料制成。
作为改进,所述为透明膜透光材料,所述透明膜的透光率不小于93%。
作为改进,所述圆台型开口的锥度小于90度。
作为改进,所述套管本体两端对称设置于箍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在使用时圆台型开口一端套在软性内窥镜操作部位即可自动贴合于内窥镜上,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降低了病人医院性感染概率,提高了消毒效率,节省了医院采购使用及维修专业消毒设备的成本,适合对大量人群检查实用,无需反复消毒,延长了软性内窥镜使用寿命,适用于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电子鼻咽喉静等软性内窥镜,值得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一次性软性内窥镜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套管本体,2、透明膜,3、圆台型开口,4、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一次性软性内窥镜套管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一种一次性软性内窥镜套管,所述套管本体1一端开口处设置有封闭开口的透明膜2,另一端设置有与开口端连接且相通的圆台型开口3;所述套管本体1与圆台型开口3一体成型。
所述套管本体1及圆台型开口3采用医用乳胶材料制成。
所述为透明膜2透光材料,所述透明膜2的透光率不小于93%。
所述圆台型开口3的锥度小于90度。
所述套管本体1两端对称设置于箍环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燕萍,未经胡燕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62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砼企口缝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钻孔设备及钻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