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涡旋光的交叉偏振波产生装置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33719.3 | 申请日: | 2021-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6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胡家兵;王新亮;许毅;冷雨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S3/08 | 分类号: | H01S3/08;H01S3/10;G02F1/3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涡旋 交叉 偏振 产生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涡旋光的交叉偏振波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依次放置的超快激光源(1)、啁啾镜对(2)、涡旋光调制器(3)、起偏器(4)、聚焦镜组(5)、非线性晶体对(6)、准直镜组(7)、检偏器(8)和涡旋光解调器(9);整个装置工作在非真空状态下;
所述的涡旋光调制器(3)与涡旋光解调器(9)在结构上共轭;所述的涡旋光调制器(3)包括同轴沿光路依次放置的第一左旋λ/4波片(3-1)、第一涡旋半波片(3-2)和第一右旋λ/4波片(3-3);所述的涡旋光解调器(9)包括同轴沿光路依次放置的第二右旋λ/4波片(9-1)、第二涡旋半波片(9-2)和第二左旋λ/4波片(9-3);
所述的非线性晶体对(6)位于聚焦镜组(5)产生的焦点和准直镜组(7)之间;
所述的起偏器(4)的起偏方向和检偏器(8)的检偏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旋光的交叉偏振波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左旋λ/4波片(3-1)、第一右旋λ/4波片(3-3)、第二右旋λ/4波片(9-1)和第二左旋λ/4波片(9-3)均为消色差λ/4波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旋光的交叉偏振波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啁啾镜对(2)由第一啁啾镜(2-1)和第二啁啾镜(2-2)配对组成,入射角为5度,入射光和出射光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光轴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旋光的交叉偏振波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焦镜组(5)采用反射结构或者透射结构,在反射结构中:光线以5度的入射角依次经过第一凹面镜(5-1)和第一凸面镜(5-2),入射光和出射光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光轴相互平行;在透射结构中:第一薄凸透镜(5-3)与光线同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旋光的交叉偏振波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准直镜组(7)采用反射结构或者透射结构,在反射结构中:光线以5度的入射角依次经过第二凸面镜(7-1)和第二凹面镜(7-2),入射光和出射光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光轴相互平行;在透射结构中:第二薄凸透镜(7-3)与光线同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旋光的交叉偏振波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线性晶体对(6)由两块带有单面楔角的第一非线性晶体(6-1)和第二非线性晶体(6-2)配对组成,配对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保证配对后沿着光轴方向的各个位置的非线性晶体总厚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旋光的交叉偏振波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快激光源(1)为锁模宽带飞秒脉冲激光器,输出线偏振基模高斯光,单脉冲能量达到毫焦量级,脉宽小于50飞秒。
8.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涡旋光的交叉偏振波产生装置的交叉偏振波的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所述的超快激光源(1)输出的线偏振高斯光,通过啁啾镜对(2)预补偿二阶色散,再通过涡旋光调制器(3)变成线偏振涡旋光,之后依次经过起偏器(4)、聚焦镜组(5),聚焦在非线性晶体对(6)上,产生高对比度的交叉偏振波,仍为涡旋光;经过准直镜组(7)准直后,经检偏器(8)滤出交叉偏振涡旋光,最后经涡旋光解调器(9)恢复成高斯光,以作为后续放大系统的高对比度种子光;
2)所述的啁啾镜对(2)的色散量是根据涡旋光调制器(3)、起偏器(4)和聚焦镜组(5),以及从超快激光源(1)到非线性晶体对(6)之间光路中的空气引入的材料色散量总和来确定的:所述的啁啾镜对(2)的色散量C=∑mili,其中mi表示单位长度的材料的二阶色散量,li表示光在材料内通过的距离,下标i表示光透过的材料类型;
3)所述的非线性晶体对(6)的摆放位置是根据输出光谱、光斑质量和能量(大小和稳定性)来确定的,具体地,使用CCD相机、光谱仪和能量计辅助观察,首先通过CCD相机找到所述的聚焦镜组(5)的焦点位置,然后在该位置后面数厘米处同轴放置第一非线性晶体(6-1),绕着光轴转动第一非线性晶体(6-1),直至交叉偏振波产生效应最强,再向后慢慢移动第一非线性晶体(6-1),找到光谱、光斑质量和能量三者都最佳的位置,将第一非线性晶体(6-1)固定在该位置;然后在该位置后面数厘米处同轴放置第二非线性晶体(6-2),并绕着光轴转动第二非线性晶体(6-2)使之和第一非线性晶体(6-1)配对,再向后慢慢移动第二非线性晶体(6-2),找到光谱、光斑质量和能量三者都最佳的位置,将第二非线性晶体(6-2)固定在该位置;
4)所述的超快激光源(1)输出的线偏振高斯光的能量可以达到毫焦量级,该装置输出高对比度交叉偏振波的能量可达到百微焦量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337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