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海岛的雷击闪络保护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329903.0 | 申请日: | 2021-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3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隆东;向魁;乐雪清;朱杜恒;滕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市洞头区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3/00 | 分类号: | H02G13/00;H02H9/04;H02H9/06;H02G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戚海东 |
| 地址: | 32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海岛 雷击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海岛的雷击闪络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包括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连接金属支架和引流线,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通过引流线与线路走向的负荷侧相连接,雷击闪络装置本体与连接金属支架相连接,连接金属支架设置在杆塔的横担上,连接金属支架用于固定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包括钳压电路和外绝缘隔离结构,钳压电路和外绝缘隔离结构之间电连接,外绝缘隔离结构与引流线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用于海岛的雷击闪络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网遭雷击跳闸、瓷瓶击穿、断线时有发生,尤其是架空绝缘导线被雷击断线的概率高、故障影响大、修复时间长,是配网运行中较为存在较高安全隐患的问题。
氧化锌避雷器在陡波、雷电波、操作波保护裕度技术参数很难达到一致,又因避雷器长期挂网运行期间存在工频续流流入大地,很容易引起老化自爆及线路接地故障的实际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海岛的雷击闪络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用于海岛的雷击闪络保护装置,包括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连接金属支架和引流线,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通过引流线与线路走向的负荷侧相连接,雷击闪络装置本体与连接金属支架相连接,连接金属支架设置在杆塔的横担上,连接金属支架用于固定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包括钳压电路和外绝缘隔离结构,钳压电路和外绝缘隔离结构之间电连接,外绝缘隔离结构与引流线电连接。
雷击闪络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是,当引流线上的过电压幅值超过外绝缘隔离结构的间隙动作电压时,外绝缘隔离结构就会动作,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的钳位电容容抗很低,将过电压的波头及陡度削平,降低了过电压的瞬间冲击能力及幅值。降低了此幅值,过电压就不会对绝缘子造成闪络。钳住了绝缘子的闪络电位,绝缘子不会闪络线路就不会跳闸。本方案比起传统避雷器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即使损坏也不会影响线路发生接地停电事故。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损坏后会自动与导线分离,因此有隔离刀闸的明显断开点。
作为优选,所述的钳压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1、缓冲电阻R2、放电线圈L1、放电线圈L2、钳位电容C1、钳位电容C2、钳位电容C3和钳位电容C4,限流电阻R1的一端与连接金属支架电连接,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依次与钳位电容C1、钳位电容C2、钳位电容C3和钳位电容C4、缓冲电阻R2的一端串联,缓冲电阻R2的一端与外绝缘隔离结构相连接,放电线圈L1的一端与限流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放电线圈L1的另一端设置在钳位电容C2和钳位电容C3之间;放电线圈L2的一端设置在钳位电容C2和钳位电容C3之间,放电线圈L2的另一端与缓冲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绝缘隔离结构为环针间隙放电结构、球间隙放电结构或环针间隙放电结构和球间隙放电结构结合的复合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流线与负荷侧成角度设置,引流线与负荷侧支架的夹角范围为30度-60度。引流线一般为斜拉式连接设置,避免引流线与负荷侧垂直造成外绝缘隔离结构不能很好的进行隔离动作。
作为优选,所述的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和连接金属支架之间还设有绝缘支架,绝缘支架与连接金属支架之间固定连接,绝缘支架还与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相连接且绝缘支架用于固定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位置,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本体还通过绝缘导线和计数器电连接,计数器还与连接金属支架电连接。
作为优选,雷击闪络保护装置设置有最大电气距离,最大电气距离用于确定雷击闪络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在安装雷击闪络保护装置时,使所有杆塔的绝缘子到外绝缘隔离结构的电气距离都在保护范围内,即满足下面公式:
Us≤Uj,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市洞头区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市洞头区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3299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慧工单系统
- 下一篇:垃圾投放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